【電影X通識】十個拆彈的少年 Land of Mine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四:全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丹麥下令德國戰俘拆除埋在丹麥海岸逾百萬枚地雷。十多名少年戰俘被迫上陣,面對裝備和糧食不足,及軍官每天嚴苛訓練和喝叱,眾少年戰戰兢兢執行掃雷任務, 稍有差池隨時粉身碎骨,他們只憧憬完事後返回家鄉重過新生活……
影片改編自歷史,一直以來,媒體甚少報導北歐國家在二次大戰所扮演的角色及承受的傷害。故事從這角度出發,揭示丹麥軍隊為報復納粹德軍入侵,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命令少年戰俘「自願協助」拆除地雷。影片透過丹麥拆彈軍官與德國少年互動接觸,帶出愛、寬恕、公義、復仇、良知等課題,讓觀眾作延續討論。
故事焦點當然落在拆彈軍官與幾位少年身上,特別是彼此生命的轉化:礙於雙方身份對立,丹麥軍官將納粹德軍入侵國土的仇恨,全發洩到少年身上。事實上,這群身穿軍服、喊著口號的少年一臉稚氣,被地雷炸傷後不斷叫喊「媽媽」,他們只是孩子而已,鐵石心腸的軍官亦開始動容,反思箇中對錯,漸漸關懷他們,彼此建立真摯的感情。
劇中有兩幕扣人心弦的場面值得觀眾反省: 軍官看見飼養的狗隻誤觸地雷死亡,既哀傷又震怒,遷怒於眾少年,雙方緩和了的關係再次變得緊張,人命竟然及不上牲畜性命!在大時代下, 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地位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考驗,實在叫人感慨。另一幕描寫鄰居的兒子誤闖地雷範圍,少年拋開昔日恩怨,毫不猶豫冒險拯救對方,以德報怨,正正體現耶穌所說的「誰是我們的近人」(路十25-37)。
影片一方面嚴厲斥責戰爭帶來的禍害及痛苦,同時讓觀眾反思:受害人理直氣壯地「以暴易暴」,透過不人道行為懲罰施虐者,他們高舉正義旗幟行事,實際上是彼此掉換身份,變成了另一惡魔。電影採用開放式結局,未有交代少年的下場,讓觀眾自行猜想,在絕望中仍抱著一絲希望。
劇中的軍官嘗試遊說上級豁免少年參與掃雷任務,反遭指責。的確,大時代下要彰顯正義與良知實在不容易,天主教社會訓導亦有談及:「義德使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在人類關係中的和諧,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按正義,人對另一人應正直地顯示真理」(參看《天主教教理》第1807條及第2469條)。
本片於二○一六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榮獲天主教文化獎,並代表丹麥競逐奧斯卡最佳電影。
討論問題:
- 在影片中,你認為誰是戰爭的真正受害人? 為甚麼?
- 你認為故事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 你對於「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的處事方式有甚麼看法?
- 你認為「正義」的定義是甚麼?試分享一宗你認為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
德、英、丹麥語對白╱中文字幕
片長10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