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加油吧!靈魂

期數
3847
刊登日期
2017.11.10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1 月 12 日 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常年期第卅二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智六 12﹣17 ∣ 答唱:詠 63 ∣ 讀經二:得前四 13﹣18 ∣ 福音:瑪廿五 1﹣13 

 

一個簡單的道理。平時出門,都會執拾行李,帶齊用品以備不時之需。證件和藥物當然是不可能或缺的了。今日世界還有另一種必需品,就是各式充電器,為支援手機、平板電腦和照相機此等電子產品的運作。太多精緻景色和珍貴時光,不能亦不想錯過,得拍下來留念,盡快上傳分享。重要的一剎那才發現電池用光,換來只有悔恨與遺憾。

同樣重要的是心理準備和預算。此行目的在哪裡?究竟想體驗甚麼?世事不一定如己所料,但是多一點先見之明,有備而來,仍可望會達成心願;尤其是要出席一次千載難逢的特別活動之時,總想把握到某種自己企盼的效果。早前教會慶祝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周年盛典。準備前往當地朝聖,並參與教宗親臨主持晚間禮儀的教友說,他們為了更全情投入,獲得更深刻的經驗,打算早上便在花地瑪廣場安頓下來。為怕失去已取得的理想位置,連廁所也不敢上,故此那天一早便要開始禁喝,當作守齋;以免功虧一簣,後悔莫及。

以上這些生活小智慧和攻略,應用於迎接末日和永生的事宜上,照樣能夠大派用場。瑪竇福音中耶穌所講的「十童女比喻」,其實亦就是這個意思。祂再以隆重的婚禮比作人生最重要的事件,最終能夠跟隨新郎進去抑或被拒諸門外?這兩項極端相反的待遇,真有天堂與地獄之差距。十個身分相同的童女,是甚麼決定他們天淵之別的結果? 

愛到用時方恨少 信望亦如是

這個比喻中出現的關鍵性物品,原來含有強烈的象徵意義。童女們裝備都一樣,齊集在門口迎接新郎。(瑪廿五1) 她們手持的燈,代表著她們的靈魂。用作點燈的油,正是信望愛與及相關之德行。靠著以愛德為首之能源,靈魂得以照亮自己和世界,看見光明與進入光明。空洞的靈魂,沒有愛的滋潤和點燃,便漸漸跌進死寂的幽暗中,被漆黑所籠罩。

愛到用時方恨少, 信也是, 望也是。它們都不可能迅速添補或即時借用。不要怪別人不夠慷慨,有些東西是分享不了的,故此亦不能靠別人臨時施予,以解燃眉之急。各項美好的德行,皆為熟能生巧的果實,繼而作出看起來如同輕鬆自然的反應。可是純熟背後卻並不是理所當然,亦不是或然率所決定,如同踫巧及無意識的行為。德行是愈有意願,便愈想實踐,愈多鍛鍊便愈有能力,絕不可能倚賴他人,是屬於自己個人的修為。

按瑪竇福音所記載,十個童女都知道有婚禮舉行,都有資格出席,亦都願意參加。她們甚至穿好了合適的衣裝,還配備油燈等候著新郎。可惜其中五位還是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她們的疏忽,在於不夠細心,欠缺熱切,因而沒有作出充分準備。信望愛的能源,不是一次過盛滿便用之不竭,及至永遠的。這與各自本身的先決條件無甚關係,人的軀殼與靈魂所能盛載的量本來就是有限。

天主不絕供給 人當自覺補添

雖然天主源源不絕地供給,仍需人經常自動自覺去補添。在生活裡覺察不足低落之時,自然影響信望愛的質素, 於是懂得往神聖恩寵的庫存求取。如同一輛汽車,燃料快將耗盡時,要熄火停下來,在注滿油箱的過程中安心忍耐。等候不是浪費時間的空白,而是凝聚生命力量之穩固。靜修、獨處、靈閱、默觀,乃靈魂的加油站。我們實在是一面以信望愛燃亮靈魂及世界,同時另一面亦警醒於自己的有限,定時檢查靈魂的狀況,留意何時需要加油。

耶穌於比喻中所指的「明智」與「糊塗」(瑪廿五2),非指學識上理解能力之高低,而是就處世自立的成熟程度而言;包括面對人生所抱的正直與開放態度,追尋人生意義與終向的動力,領悟價值優次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接納尊重存在的自由及有限,與及處理個人的身心靈之平衡和健康……等等。真正追求生命智慧的人,必會是謙虛的人,同時亦是踏實的人。切願受教讓人能步入真理之光明中。(智六12 — 13 )智慧尋找那些找尋智慧的人,使他們明智。(智六17 )虎頭蛇尾,虛有其表,裝模作樣,難怪找不著。不是神聖智慧故意躲避,而是跟本沒有誠心努力過,沒有渴慕她,沒有追求她。

「十童女比喻」亦提醒我們珍惜目前所處的寶貴位置,不好貿然離開,把結果交給命運。作為基督徒,我們都站在永生天國的門前。魔鬼卻最愛捉弄選擇相信命運的人,乘機玩擾亂的把戲, 製造心中的幻象,誤導我們虛耗精力, 令人分心喪志。「珍惜時光,珍惜機會;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多少人間悲喜劇都一起在喚醒著我們。雖然有時遇到不想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彷似人間煉獄,但留守並非無意義的乾等,也並非白受的折磨。在痛苦中堅持忍耐, 能把愛的容量撐大,愛的經驗淨化。此外,現世不能常見面的、無緣相親愛的、及已逝的摯友親人,信望愛會支持著我們,直至相聚於永恆。

這正是禮儀年臨近結束前,教會給予我們的提示:持之以恆,耐心守候, 約定永恆。基督再度降臨審判的日子, 按當時的門徒所預期,過了許多年仍未發生。聖保祿宗徒曾致函安慰經由他傳福音而皈依的信眾,不用因遲延而擔憂與害怕。無論基督何時再度降來,屆時生者死者皆「同時與他們一起要被提到雲彩上,到空中迎接主:這樣,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得前四17 ) 

如此便過了兩千多年。為我們這一代的信友來說,對於基督尚未從天降來,可能已視之為常態。我們心底裡其實有熱切期待呢,還是反而更不想那日子早點來臨? 

•李達修神父為 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