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青少年及危與機
期數
3847
刊登日期
2017.11.1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1 月 12 日 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危中有機、機中有危,這話聽得多、說得多,可總是聽聽說說,沒怎麼認真過;直到門已關上,沒有抓住機會的,都被遺棄在外。十童女的譬喻,實在可以應用到我們每一日的生活事情上,卻又偏偏最為我們所忽略。
誰說青少年的成長與信仰培育不重要?可是反躬自省,我們又為此而付出了多少?我們的態度非常重要,但是我們能夠持續地、積極和謙卑地、聆聽和陪伴他們同行嗎?青少年所面對的壓力、物質生活的挑戰,都需要我們攜手合作,投入更多資源。
青少年喜愛的是甚麼?數碼網絡新科技?節奏快速、輕鬆及多樣化的文化?參與有組織性的志願服務?
他們欠缺的又是些甚麼?生活中的陪伴和引領?跨區性的大型活動?定期聚會、聯誼?感受到被接納和鼓勵?
回到大前提:我們可有認真的思索、平衡過得與失?不管我們是家長、教育工作者、牧民工作者、神職人員,我們付出了多少物質資源、精神和時間?年青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誰是誰。速食文化的泛濫,數碼信息的逼人,固然是危,但也是機。我們是否能夠利用網絡新科技推動牧民福傳工作?藉著活動與聚會引導年青一代的靈修、教理及禮儀的培育?聯繫教區內社會服務事工以實現年青人的自我價值與成就感,因此而促進人格的成長?
如果有那麼多人由清早到半夜都喜愛App、臉書、QQ聯繫, 每年多次帶團朝聖,或許也可以在大門關上之前,檢討及完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陪伴及堅定青少年的信仰,因而促進彼此間的成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