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啟航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箴卅一 10﹣13,19﹣20,30﹣31∣答唱:詠 128∣讀經二:得前五 1﹣6∣福音:瑪廿五 14﹣30
有些事情少做了, 再做起來會頓覺生疏陌生。如今寫文章都直接在電腦上輸入文字,因為操作方便,且容易修改。可是忽然想親手寫張卡送人時,手指頭不僅僵硬不靈活,字體亦變樣了! 可想而知在不久的未來,可能連執筆寫字也棄用的時候,原子筆書法都會演變成只是小眾的興趣,特別去找時間研習的藝術,好像現在我們看待毛筆書法一樣。
從基督的福音所聽來的道理,也可能會發生同一現象;雖然每一端都比一個「塔冷通」更值錢和更實用。其實一個塔冷通已經不算少了,相等於當時社會平民十多年的工資,足夠維持普通百姓一般家用。耶穌基督所實行之救贖工程,包括祂的降生成人、公開生活、受難至死、復活升天等;藉著祂的臨在與陪同,已分派給我們每人很多塔冷通, 屬於豐厚的天國實質財富。我們所領受的整部福音,不是只當作另一部世界名著般蒐集起來,放一本在書架上,作為家裡的擺設。亦不只是偶爾拿出來看一看,欣賞一下,再翻一翻、念一點點; 然後放回原處,不去消化應用。
這些奇妙的塔冷通,含有真理、仁愛、正義、自由、和平的成份,因此帶著一種獨特的性質,不會因使用了便減少了,反而愈用愈多。以真理為例,如果我們明知真理所在,卻不履行真理, 為真理作證,任由歪風敗壞流行,真理在世界上的價值和地位,便會愈縮愈小。只有以真理才能辯明真理,用真理才能廣揚真理。仁愛和正義也是一樣, 不能以儲蓄方式作私人保存。接受了仁愛和正義之恩惠,便得把它們施予別人。否則日子久了,不但沒有保本,缺乏應用的仁愛和正義,反而已變殘舊生銹,退減了力量,失卻了動機;那亦是一種貶值及虧蝕。
成長增值的原理, 便是從勤於鍛練中摸索,才會熟能生巧,揮灑自如。開始時不免覺得似是浪費精神和時間, 甚至在犯錯與失誤中產生懷疑和失去信心。可是我們從過往經驗中都曉得,那樣才為後來的進步打好基礎,與及為突破凝聚衝刺的力量。
如果基督宗徒與初期教會成員沒有善盡其職,把他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塔冷通,只限於用在猶太人身上,而沒有同時投放至外邦人的世界裡,便不會賺得更多的信友們,使新的信友也獲派屬於他們的塔冷通。實情卻是他們都忠信地為上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此這般,塔冷通才飛躍倍增起來,甚至獲取幾何級數之盈利。基督建立的教會就是這樣立足成長起來,從中東一帶拓展至歐洲,繼而把福音傳遍世界各地。
善用塔冷通 敢於冒險 而不魯莽
不然,儘管宗徒們親身與主耶穌一起生活,親耳聽取祂的教導,親眼目睹基督所受之苦難,及親自體驗祂復活顯現所確證之救恩與希望,把這樣特別的恩寵,吝嗇地存放著作為己有,也只會隨自己現世生命之結束而同埋,那麼天主神聖的召叫和派遣也是徒然。不過, 他們卻為上主及祂的教會開枝散葉,辛勤耕耘,開墾田地,播下更多的種子, 以求收穫更多的莊稼。
繼續在旅途中的教會, 肩負著從宗徒傳下來的同樣使命。當基督仍未再度降來時,天主於不同年代裡召選衆多門徒替祂工作,按照我們的才能(瑪廿五15 ),分派所需之恩寵,作信仰貿易及靈性投資之用。祂信任我們會把神恩好好管理和活用。以適當的進取心, 而非投機心去發展;敢於冒險,卻又不致魯莽,或淪為賭博心態,否則血本無歸。在投資應用天主賦予的塔冷通時, 是否也反映出我們在信仰上採取之態度?有些人總覺得天主和教會對自己要求多多,所以免為其難做一點吧。另些人卻全不計較,熱誠投入地獻出一生, 以替主效勞為榮。
誠然,拿著塔冷通去運用,不一定要做大事。劃十字聖號本就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只要不變成強迫症行為,那麼在祈禱及默想前後,工作前後,飯前飯後、睡前醒後,不管在公眾場合或是私底下,這個簡單的舉動,已經是活用信德之基本行為。它絕無迷信成份在內, 卻充滿標記性的意義,使我們瞬間回神過來,重新意識到自己乃活在天主臨在之神聖的空間。十字聖號提醒我們,日常生活所作所需,除了為己操勞以外, 更因天主之名而行事待人,且理會到天主聖三的祝福,與及隨時隨地的助佑, 值得我們為此而感恩。呼求上主是這麼方便,親近聖三是那麼直接。這不是一個最容易的善用信德的方式了嗎?
靈修生活 包括靜修與服務
還有甚麼基本常識, 有關如何分配靈性的資源,作適當均衡的投資?靈修生活必須包括個人靜修與愛德服務兩方面;互相不能取代,需要雙線平均發展。把時間精力只投放在服務上,沒有靜修的支持,善功的素質會逐步減弱, 愛德會漸缺神韻。靜修既能讓靈魂憇息,亦能恢復信望愛之活力。
是靜修,不僅是靈修。其實嘈吵中很難靈修,因此亦沒有所謂「嘈修」。鬧哄哄地集體朝聖或聚會,倘若沒有分一點時間來作靜思默禱,那份熱鬧不會讓人回到內心,吸收靈性食糧之營養。到隱修院來當然不是為了娛樂、交友、看表演!否則自己成為了曠野中擾人的魔鬼。城市人若要為靈魂增值,尤需投資時間予靜修與獨處。處於靜,神在動。感覺上好像空白浪費,其實事情正發生在超越意識的動靜中。
揚帆啟航, 乃船之用。永遠泊在岸邊,和一堆爛鐵有甚麼分別?忠信誤解作不敢動、不可變通,亦只有死路一條。我們不是要輕率妄想,但恃著有聖神推動,試試乘風破浪又何妨?
•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