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期盼和希望

期數
3850
刊登日期
2017.12.01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2 月 03 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將臨期是一個期盼和希望的節期。然而, 細心咀嚼一下,總覺得「期盼」的,是一些即將來臨,可以預期的歡樂,像孩子期盼吃聖誕大餐。「希望」需要具備信心和忍耐,經歷多少考驗,矢志不移,才能終抵於成, 就像生育、撫養孩子的長大。福音中耶穌說:「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甚麼時候來到。」(谷十三33)我們相信主是一定會來的,也希望祂會回來,否則就不須留在這家了。但是,期盼不期盼,要看我們是否醒寤。正因期盼,才願意醒寤。

孩子們的成長,不只是我們的將來,更是我們的希望。若是只說將來,就好像意味著他們今天還不算甚麼,長大後才說吧!不,他們就是我們的希望,沒有他們,也沒有我們。父母們不都是這樣想的嗎?儘管孩子還年輕,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將來怎樣?端看今天我們該怎麼行事、怎麼向前邁進?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中悅天主(得前四1)。

將臨期的來臨,我們不能不心繫孩子們,因為主的大愛,就是以一個孩子的形體,賜予給我們的。瑪利亞是如何鍾愛,並期盼生命中每一點滴,都能中悅他,獻給他!可是,看看我們現今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一切都是扭曲的。以往我們書並不都讀得好,教育也普遍不很高,但青少年時期還是開心雀躍的。今天:孩子們上學、做家課很苦,家長們陪同著也很苦,教師們開心嗎?辦學團體、教育當局也不都在膽顫心驚中?戰爭本來就不好,沒有勝利者的戰爭更荒謬絕倫至極。在這眾人都軟弱和容易受到傷害的境況中,除了信靠和寄望於主外,我們還有甚麼可期盼的? 

福音中,主確實說了我們各人都要醒寤:僕人、更夫、看門的,和大眾,而且是任何時刻。醒寤就是在期盼;對年輕的一代說話,先要期盼已非年輕的、有權力的人,都能走出自我,少用上嚴控和強制那一套,多一點開放包容,用適當的方式去鼓勵、同行。最少在這麼一點上,我們還可以期盼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