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史多教治亂興衰 不提六七暴動與六四事件
(天亞社訊)香港特區政府將在經過修訂的初中中國歷史課程中,不提有關「天安門六四事情」的歷史。專家認為此舉顯示香港的政治獨立正受到侵害。
香港教育局於十月卅一日, 修訂針對十四至十六歲初中生的中國歷史課程,不單不提「六四事件」,亦包括牽涉香港左派人士的六七暴動。據港府的說法是,以往有關早期中國朝代衰落的學術資料並不足夠。
香港特區是根據「一國兩制」原則作管治,容許政府在國家安全及國際關係以外的主要事務上,有實際及相對的控制權。
「人權觀察」亞洲部資深研究員王松蓮表示:「教育應屬香港自行決定的事務。但由於中國政府愈來愈多干預香港內政,港府亦正失去教育政策上某些的自主權。」
老師及學校將自行決定,是否想教授「六七暴動」及「八九民運」。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把中國歷史列為初中必修科後,經過修訂的課程現正進行第二輪的公眾諮詢。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被指向香港教育局施壓,給香港學生灌輸愛國教育。北京政府及林鄭月娥均對國民教育採取強硬立場,在香港本地學校採納中國愛國主義教育。
據稱這課程目的,是為培養香港學生對中國有更大的身份認同感,但被批評是一種洗腦的方式。
面對來自北京的壓力要求改革教育時,香港政府很多時會作出極端反應,並誓言懲罰那些主張港獨的老師。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九月說出,想要港獨的學生應該「殺無赦」。
王松蓮指出:「教育局已經接納相近似中國政府的觀點-和平倡導港獨便是違反《基本法》; 香港學生應該愛國,像『天安門大屠殺』等事件是『微不足道』的。」
香港很多人抗拒推行「國民教育」,這議題在港引起極端分歧。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提供有關敏感議題的教材,包括「天安門事件」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之死。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言學院高級講師郭恩成說:「中共政府正試圖以各種方法影響香港的課程改革。一旦被列為必修課,學校其他科目…大概需要讓路。」
港府在去年第一輪諮詢後向立會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幾乎所有老師均同意有關修訂。政府更表示曾經接觸學生團體,但沒透露是哪些。
未來經修訂的中國歷史課程,有機會撇除幾件近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只側重中國古代的繁榮,同時減低現代歷史的重要。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中國研究員倪偉平(William Nee)說:「某種程度下,中共得以維持其政權,便是透過不斷重覆那單一而被嚴重政治化的歷史敍述。」
倪偉平指出:「北京正向香港施壓教授有政治傾向的國民教育,以求淡化中共在歷史上的許多暴行及災難,以及渲染中國的國力及經濟發展。」
第二輪有關歷史課程修訂的公眾諮詢, 於十一月三十日結束,預計二○二○年推行。
王松蓮表示:「這些均給香港學校內的言論自由,製造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環境。老師和學生均會擔心,若他們提出支持港獨,或說不愛國,可能將要面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