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紅樓夢的教訓

期數
3850
刊登日期
2017.12.01
作者
關傑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2 月 03 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紅樓夢這本中國古典小說,曾經令不少讀者的生活晨昏顛倒,廢寢忘餐。作者曹雪芹可以說是清代的心理學大師,他對人性的觀察及透視,實在令人折服。縱觀全書,我們可以鈎劃出人性三大缺陷,甚或說是毛病或罪惡。它們就是人人熟識的:貪、嗔和癡了。而我們或多或少,一生中總會犯上這些劣習⋯⋯ 

「貪」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如果人人都能跨過並已克服這股無窮的慾望,個個都是老子莊子的高徒,那問題就大了。為了平衡貪得無厭的心態,人類社會需要「法律」來監控我們,使貪心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可以發揮正能量。前任曾特首兄弟下獄便與「貪」拉上關係,其實比較中國官場,實屬小巫見大巫;許多中國貪官根本想不通香港的法律為何物!坦白說, 人居高位,那種飄飄然感覺與吸毒無異,最謹慎精明的人一樣中伏。

「嗔」是人的情緒作祟。人非草木,焉能無情。不過如果沒有適當的教育及修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可以變成非常痛苦的煉獄。亂發脾氣是最常見的「嗔」,除非你是聖人或已經成佛。一般負面事情都可以引發內心不滿及忿怒的情緒;這本來是健康正常的。然而用甚麼方法去疏導這股情緒,又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這兒暫且擱下。不過有些人的確不易相處,早晨見面還笑呵呵的,一小時後就變得黑口黑面;仿似全世界都得罪了他╱她,別人唯有敬而遠之。幸好有現代心理學替他們說項,說是患了狂燥症。既然是病人,便見怪不怪了⋯⋯ 

「癡」是一種沉溺的心理狀態。愛情是最明顯的例子。單戀對方又沒勇氣說出來, 總好過說了出來但遭拒絕般痛苦。有個女孩子主動拋棄了男朋友,對方傷心之餘,決定遠走他方,重新做人。若干年後,女的突然「癡」了起來,竟然拋下一切,要去遠方尋找這位失落的男友,好能再續前絃。可惜問題是,人家已經成家立室,為何要破壞別人的家庭呢?「癡」極具破壞性,不單對人, 就算是戀上某些事物,一樣可以令你迷失方向。不必提害人不淺的毒品、酒精或性愛濫交,就算只是沉溺電子產品一樣可以令人萬刧不復。廢青和宅男女便是時代的犧牲品⋯⋯

教會生活亦逃不過這三刧。「貪」引發權力鬥爭,使我們忘掉主耶穌的寶訓: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有時看見一些表現太「神職主義至上」的鐸友,心感難過。神父獨身,談不上甚麼「癡」情,但我們亦容易掉進「捨不得」的陷阱。由自己親力親為培育出來的團體,感覺份外親切;不過幾時面對職務更替或調動,若翰洗者「指向基督」的精神便蕩然無存;因為她╱他們是屬於「我」的!至於「嗔」,真是一言難盡。修道人獨身,已經不容易,然而有個客觀困難,今天的修道院培訓,對「人格成長」及「心理輔導」課程仍舊不大重視,以為提升「靈修」便可解決一切困難,實是很大的偏差!上述便是「紅樓夢」給我們的教訓⋯⋯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