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元旦和平日文告 呼籲社會接納移民難民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在明年元旦「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指出,眾人要以「充滿信心的目光」看待全球遷移現象,不視之為威脅,而是建設和平未來的機會,這更「標誌著眾人的未來」。
教廷新聞室十一月廿四日召開記者會介紹該篇文告,主題是「移民和難民— —尋找和平的男女」。該主題與教宗明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緊密相連。
全球逾二億移民 不少冒危險遷移
教宗在和平日文告中指出,全球有超過二億五千萬移民,其中有二千二百五十萬難民,他們正在尋找一個生活安定的地方,許多人在漫長而危險的旅程中「性命堪憂」, 遭受「辛勞與痛苦」,面對「那阻礙他們抵達目的地的鐵絲網與隔離牆」。
教宗呼籲眾人懷著「慈悲的精神」,並指「接納他人需要作出具體的行動,透過一系列的援助和善行,秉持謹慎和善解人意的關切態度,負責任地處理新的複雜情況,有時還必須解決其他現存的諸多問題,以及有限的資源」。
因此, 教宗籲請政府官員發揚謹慎美德,制定切實措施,讓這些人融入他們的團體,在這團體內他們的「正當權利與和諧發展應當得到保障」。
教宗並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話,稱經歷了上個世紀的悲劇後, 廿一世紀「並沒有進行真正的轉向」,武裝衝突和其他有組織的暴力,仍繼續造成人口在國內流動和向國外遷徙;此外,移民也是為了與家人團聚,或找到就業和教育機會, 躲避環境惡化, 「誰不能享受這些權利,就無法生活安定」。
教宗寫道, 在那些離開國家的人當中,大多數人「按照正常的路徑移民,有些人則走上其他道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絕望,祖國不能給予他們安全和機會, 而且任何合法途徑似乎都不切實際、被阻斷或過於緩慢」。
然而, 教宗指許多目的地國家強調安全風險或接納新來者的負擔,進而貶低人的尊嚴;有許多人煽動對移民的恐懼,卻不是為了建設和平,也許是出於政治目的,從而引發暴力、種族歧視和排外心理。
教宗說,信仰的智慧讓人注意到,所有人都是人類家庭的一員,並指引眾人把自己的城市變成「和平的工地」,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發現移民「並非空手而來」, 而是帶著「勇氣、能力、能量和願景」,以及他們文化寶藏,如此,接納他們的國家生活,將更加富饒。
教宗於十一月十三日簽署世界和平日文告,當天教會團體慶祝移民主保聖女卡布里尼(Francesca Saverio Cabrini)紀念日,今年更正值聖女去世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