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易說難做
人真是一個很複雜的個體,尤其在言行合一上。有的口不對心, 有的心不對口; 有人說話特別吸引,有人卻在眾人前結舌。有人說話尖銳易傷人,有人卻能吐出温柔體貼的話語;有人善於說教,有人善於說服;有人善於多言,有人不願說話。有多少人能真正坦白地說出心底的話語?有多少人能意會到說話的後果,卻又能勇於承擔?
作為一個修道者,言行舉止總代表著某些意義,同一是批評的話,出於一般人的口是有別於出於修道人的口。作為一個當培育工作的修道人,言語給人的意義便更大的。你的一句話,能使人從失落中提升起來,也能將人「打落十二層地獄」,永不超生。聖經箴言第十二章也論及口舌:「出言不慎,有如利刃傷人;智者的口,卻常療愈他人。」(十二18 )「人必飽嘗自己口舌的果實,必按自己的行為獲得報應。」(十二4)
相信要管理好口舌,重點要管理好自己的心。心不易管,也不好管,因為要了解它並不容易。它默默盛載著我們人生旅程上各種正負面的情緒,而負面的情緒如傷痛、怨恨、悲情、狂妄、嫉妒等卻特別有影響力。我們的心是最真誠坦白的,可是人的腦袋及思想,往往懂得將最有影響力的情緒隱藏,從而讓最喜樂、最怡人、最可親的面目展現在別人面前。為保面子,人學會怎樣駕馭別人的思想行為;為保地位,人學會各種奉承及取悅別人的法子;為保自身不受侮辱,人學會語言偽術,以妙語連珠的方法反攻。人學會各種生存技巧,好讓自己立足於別人的世界,卻甘於犧牲自我價值,久而久之,人不再坦誠,不再單純,最終活在自我分裂的世界,又或是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在外一個我, 在內又另一個我。
作為培育工作者,我們的職責是培養及孕育。透過真誠的陪伴,讓被培育者的生命得以整合。被培育者就如成長中的小孩一般,起初需要效法父母的行為,再以成熟的思想及感受作辨別。培育工作者所需要,且最重要的,是知曉自己的心的取向, 懂得開放它,也懂得與它相處。不然,就像瞎子帶瞎子走路,結果不需要我說吧。愈懂得自己的心的人,愈能掌握天主聖神的呼聲,從而幫助被培育者在人生旅途上的各種分辨。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