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菲國神父談「青年年」: 讓青年團體成為愛的學校
本地教會開展「青年年」,來自菲律賓牧民神學教授弗洛里斯神父(Manuel Flores)最近來港與聖職人員分享青年牧民心得,他指教會團體當成為「愛的學校」,讓青年學習愛人,同時追求真理。
教區十一月舉辦周年退省幫助聖職人員迎接將臨期開始的「青年年」,耶穌會弗洛里斯神父在退省中帶領參加者釐清牧民理念,每天透過講座探討並反思青年追尋甚麼,教會有甚麼特質能吸引青少年,以及在靜默中為青年祈禱。
神父十一月九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明年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青年與聖召為主題,這提醒各地教會當更重視青年牧民工作,尤其須透過團體幫助青年成長。他指「受洗的意義是加入團體——即教會大家庭」。
大家庭中需要小團體
弗洛里斯神父說,教會團體除透過感恩祭慶祝外,也需要發展信仰小團體:「教會內要有『細胞小組』,讓人從中獲得關懷、分享信仰、互相學習。」
他強調「團體不是只停留於學習和提升,更重要是讓成員感受到被愛,像家人一樣」,而青年團體當成為一所「愛的學校」,讓青年學會如何愛人。
他說,當青年在團體中獲得支持,會願意為眾人犧牲時間與心力,團體亦能相應保持活力並持續成長。他又表示,青年團體同時重視福傳以持續發展;而「漁人者」應「常常思考自己的魚真正需要甚麼」。
談到香港處境,弗洛里斯神父指各地青年同樣面對工時長問題,學生亦愈來愈忙碌,難抽空參與團體,不過,當青年面對社會價值備受衝擊時,教會團體能幫助他們安身立命。
「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挑戰教會的價值觀,例如是主張青年追求舒適的生活,不再重視人生真正重要的事,令其明辨是非之心模糊起來,價值觀變得相對,不容易真心傾聽別人,包括教會的聲音。」他說:「另一個特徵是追求表面。青年喜歡在臉書『打卡』,搏取別人一『讚』。」
青年團體牧者 擔當良師 啟導真理
因此,弗洛里斯神父說,牧養青年更深的目標是引導他們去尋求基督的真理,透過祈禱與靈修等途徑讓他們成長,「青年團體須引導成員追求真理,不斷悔改皈依,不會只是唱歌或歡笑」。 本身牧養神恩團體的他有時會奉獻醫治彌撒,他指現今社會人心需要獲得治愈,而牧者同時要啟導青年思考生活問題。
六十四歲的弗洛里斯神父是祈禱宗會亞洲區協調人,一九七八年加入耶穌會,八七年晉鐸。「年少時,爸爸帶我到聖堂明供聖體,在黑暗中收斂心神祈禱⋯⋯儘管新一代青年改變了很多,但他們仍有這份追求,可以做相同的事。」他說:「我們要幫助青年尋找天主,也不要低估他們在靈性上的追求。」
神父肯定這一代青年也有不只求表面、重視價值的幅度,故此教會應回應他們在社交層面上的需要,例如是培養對團體的歸屬感;照顧其靈性成長,即給予操練及導引;及豐富其知識,如談生命終向。
他坦言牧養青年頗花時間心力,牧者卻不應吝於付出,同時要加強神修,與主同行,「否則難以在窮人、青年身上看到基督」。(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