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森德勒的名單

期數
3853
刊登日期
2017.12.22
作者
李穎妍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2 月 24 日 將臨期第四主日

 

瑪竇福音記載, 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詢問黑落德王: 「剛剛誕生的猶太人的君王在哪裡?」黑落德感受到他的王位受到威脅,遂下令殺死白冷城兩歲以下的嬰孩。教會把遭黑落德殺害的嬰兒視作殉道者,因為他們是為了耶穌的緣故而遇害的。

在耶穌降生後約二千年,一批在波蘭集中營的猶太嬰孩和兒童卻因一名基督徒的義舉,逃過被送進毒氣室的命運。

艾琳娜·森德勒出生於波蘭華沙一個天主教家庭。一九三九年德軍入侵波蘭時,艾琳娜是華沙社會福利部門的高級主管,有進入猶太人區的通行證。她運用職權, 給猶太人提供衣服、藥物、食品和金錢。

一九四二年,華沙近五萬猶太人等待被處決時,艾琳娜毅然加入了「幫助猶太人委員會」, 協助拯救猶太兒童。她偽裝成護士,潛入集中營內部,把年齡幼小的孩子裝在擔架下、垃圾袋、工具箱甚至屍袋、棺材裡,偷偷運走。年齡大一些的,她就想辦法讓他們從下水道、牆洞逃走。這些孩子逃離集中營後,她還為他們偽造姓名和出生證明,將他們送往孤兒院、修道院,或寄養到平民家庭中。為了孩子日後能和家人重新聯繫,艾琳娜製作了一份被救兒童的名單,記錄每個孩子的真實姓名和假的新身份。

一九四三年十月,納粹發現了艾琳娜拯救猶太兒童的行動,把她關進監獄,對她進行嚴刑拷打, 甚至打殘了她的雙腿,但她仍拒絕供出任何被救兒童的下落。最後她被納粹判處死刑。幸好,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收買了一名獄卒,從槍口下救出了艾琳娜。

成功逃脫後, 艾琳娜將她的「森德勒名單」裝進幾個瓶子裡,埋在一棵蘋果樹下。二戰結束後,她取回這份有二千多名兒童的名單,交給了當時的波蘭猶太人中央委員會,幫助孩子尋找父母。可惜,大多父母都已被殺害或失蹤,只有少數孩子找到了親人。

艾琳娜捨己救人的精神繼承自她的父親。她父親是小鎮唯一的醫生,一生盡力救治窮人, 包括猶太人。艾琳娜七歲那年, 他為了救治傷寒病人,不幸受到感染而去世。臨終前,他對艾琳娜說:「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即使你不會游泳也應該努力去救他。」艾琳娜謹記父親的叮囑, 當她目睹猶太人在集中區遭受殘酷的對待,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不但向他們提供衣服、藥物、食品和金錢,還冒死協助猶太兒童逃生。

教宗方濟各曾勸勉信友: 

 「不是只看,而是要看見。不是只聽,而是要聽到。不是只擦肩而過,而是要停下腳步。不是只說:『好可憐的窮人』,而是要讓自己被憐憫所感而有所行動。」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已經超越日本和不少歐洲先進經濟體。繁華背後, 貧富懸殊卻十分嚴重, 每五個人便有一人貧窮, 他們隱藏在社會各個陰暗的角落, 每日在夾縫中掙扎求存。在歡渡聖誕的同時,我們也應以具體行動關懷身邊貧窮弱小的兄弟姊妹,讓他們感受基督降生的平安與喜樂。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 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