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新聞工作者: 公教媒體負起更大責任

期數
3854
刊登日期
2017.12.29
作者
胡普斯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2 月 31 日 聖家節

天主教新聞工作比主流新聞工作,角色上更重要,全因我們所說的故事獨一無二。

我是美國天主教媒體《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的主編,敝社本年正值九十週年,我跟記者同事說,我們有數之不盡的新聞故事。

有人會覺得天主教新聞工作怎會有那麼多故事呢?雖我本身沒有,但我希望在這次交談中向對方闡釋這份堅持多年的編輯理念。

天主教新聞工作者與「真正」新聞工作者好比兄弟,有時會比他們更具熱忱。畢竟華盛頓郵報或紐約時代雜誌的記者能夠發掘大新聞,震攝有權勢的人和改變國際形勢,天主教報刊卻從來甚少做過類似的事情。

不過,我可以從自己的工作經驗告訴大家,天主教新聞工作的獨特之處:我們報導時代中最深入、最真實的故事 —— 一些歷久不衰的故事。

一九八九年,我求學時就在 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當記者, 從事天主教新聞工作至近三十年, 如果沒有我們的報導,有些事情就會被湮沒。

我在一九九○用上兩日時問訪問西滿神父(Simon Jubani),他是位阿爾巴尼亞政治犯。他致力陪伴人民推翻世界上其中一個最邪惡的極權政體, 其方法是在空地為眾人主持彌撒。

初時,西滿神父只引來一小撮人留守。其後,雖然有共產黨槍手在場,人群卻愈來愈多。警察經常扣留和毒打西滿神父,他帶著瘀傷回來繼續主持彌撒。最後,他被拉進監獄,人群包圍監獄要求釋放他,這時候共產黨自知敵不過他,於是放了他。

一位充滿信德的英雄,憑著信仰去跨越地獄之門的故事,今後一百年仍會傳誦,在天國得到迴響。但是在天主教新聞以外,這類報導就非常罕見。

一九九九年,我剛履任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編輯不久,就發生「科拜倫校園事件」(Columbine), 丹佛有兩名青年在學校大肆襲擊同學。

大型傳媒機構大多集中披露這故事的陰暗面,但我們的著眼點, 希望讓天主為那充滿罪惡的地方送上祝福。

因此,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頭條的標題是「信德和勇氣可改寫悲劇」;另一標題是「青年紛紛加入我們的教會。」

我們所撰寫的報導,不是著眼於青年的壞行為,還顯示美國丹佛普世青年節(一九九三)舉行後的日子, 青年所經歷的轉化。

我們報導學生雅倫 (Va l e e n Schnur r)與其中一名槍手分享信仰的故事, 另一受訪者占( J i m Beckman)說:「我們是教會的一份子,現在應該站起來。指出一切事情總有解決方法;每件事情總有希望;這份盼望令我們有理由繼續活下去。就算是置身這件恐佈的慘劇之中,耶穌基督亦能夠給與我們理由繼續活下去。」

科拜倫事件的經驗,讓我作好準備去面對往後更壞的事情。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中,客機遭騎劫去撞擊世貿雙子塔,我們知道要怎樣報導。

我們報導多位神父親身前往災難現場為消防員作臨終聖事,他們在大堆灰燼上聽告解,更徹夜不眠在肇事地點(Ground Zero) 為遺體祈禱。

我們當年評論寫道: 「不應沉默,現在不是數算美國罪狀的時候,該是表揚美德的時候⋯⋯民眾盡可能給予別人希望。只有耶穌基督可以為他們帶來希望,介紹他們認識祂吧。」

一般新聞媒體必須報導世界大事,編輯成劃時代的故事。而天主教新聞工作是報導歷史上的真實故事: 主的恩寵如何透過世事顯現出來。

天主教新聞工作希望令人相信, 這媒體具備重要角色,不單只有能力改變人的靈魂,更讓人走永生的道路。

撮譯自Aleteia博客網站

作者胡普斯(Tom Hoopes)曾服務美國天主教媒體《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