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包容的心
教會總在聖誕的第八天、天主之母聖瑪利亞慶節、公曆的第一天,特別為世界和平祈禱。人性的軟弱,容易造成一種習以為常的口號,甚至最後連提都沒興趣提起。今年教宗方濟各要求全世界正視移民與難民的問題,就是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一件事,那個國家或地區敢說:來吧,我們願意積極參與、包容合作?
香港不是聯合國難民公約的成員,我們似乎可以拒絕接受不論甚麼理由的非法移民,因為香港實在太擠迫了。從四十年前大批越南「船民」的出現,到今天以不同的方法和路綫抵達這裡,來尋求政治庇護的人,數目實在不少。再看看從內地湧到香港的人,或每星期日在皇后像廣場、維園、各天主教堂內的外籍勞工,我們可以說:移民與難民的確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相信誰也沒有立竿見影的良方,要面對選民的壓力、許多傳媒的負面報導,大家都噤若寒蟬。
我想我們最首先要做的,就是心態的改變,無論這非我族類的「族類」是誰?是外裔的或是本裔的?主顯節中瑪竇記載的東方三位賢士,他們攀山越嶺、間關萬里的來到猶大,為的只是想尋求真理與實證希望,這與許多難民渴求生命與和平,也有點意念的相通。我們的祖先,本來都是移民,追求的莫非是一塊可以改善家庭生活之地,我們當中所有的外籍勞工也不是這樣的嗎?
耶穌、瑪利亞、若瑟的聖家,由此至終都受著排擠, 從被客店拒絕接受開始,到逃避迫害而奔走他鄉;從親友、鄉里的抗拒,到被門徒所捨棄,最後為族群殺死,連墳墓都是別人的。耶穌不正是典型的難民嗎?
瑪利亞懷抱著耶穌顛波,跟隨著他宣傳福音,她一定感受到天主的大愛,所以在她兒子捨命的最後一刻,接受了他的託付,要成為眾人的母親,她的心是何等樣的包容?方濟各教宗要求我們以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面對移民和難民的問題,我深信這「移民和難民」不僅僅具從狹義上去理解的一批人,也許該包括所有令我們不安的事件和爭執;如果我們都有像瑪利亞這樣一顆包容的心, 能夠開放積極的面對,真正的和平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