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選擇所愛 堅持去愛
「在世間尋覓愛侶 尋獲了但求共聚
然而共處半生都過去 我偏偏又後悔」
一首由林子祥主唱的歌曲「最愛是誰」,道出了人們對愛的渴求,希望覓得愛侶廝守終身。然而經過時日洗禮,又覺得當初以為是「對」的人卻不是你想「要」的,心裡有點懊悔也有點矛盾。
近年兩岸三地的離婚率不斷上升,根據中國民政部統計,零三年全國有一百三十三萬對夫婦離婚,零七年已突破二百萬對,去年更有近二百四十七萬對。最近有研究比較內地、台灣及香港的離婚率,結果顯示三地的離婚率都超過三成。
夫婦於結婚後,面對經濟、溝通、管教子女及姻親關係等問題的衝擊,夫婦往往選擇離婚,認為這也可以讓大家重新選擇更適合的人一起生活;或是其中一方遇到投緣的異性,頓時覺得相逢恨晚,繼而放棄婚姻,另投新戀情或再婚。
相信每個人在結婚之時絕不想有離婚的結果,但為何現今社會的離婚率仍然高企?在十多年臨床輔導經驗中,筆者發現傾向選擇離婚的夫婦,其決定結婚的原因大部份是已達適婚年齡、父母或伴侶催婚等,婚前未經深思熟慮。當婚姻出現問題時,他們便容易感到後悔。他們亦多認為婚姻是「合約」關係,當關係出現問題時便可「解約」。
在基督信仰中,我們視婚姻為「盟約」。我們在教堂結婚,在親朋及天主的見證下立誓,向大家宣告:我們知道人性不可靠,所以求天主協助我們遵守盟約,不再計較對方的好壞,我們堅決去學習陪伴對方生老病死。向對方說「願意」,代表甘心樂意去約束自己,規定自己,以致自己的情和意志合一地表現出來,依靠天主愛的能力,學習愛對方。
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對彼此的真實認識和理解之上,不是建立在個人主觀、變幻不定的感覺和激情之上。我們要愛一個有血有肉、有缺點、與自己性格不同的人,這是修行,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到。因此,愛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需要意志的選擇和決定。所以婚姻培育是一生一世的,也須夫婦共同努力栽種。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婚姻培育和輔導,是夫婦關係的潤滑劑,不論大家處於何種婚姻階段,亦鼓勵大家多參予婚姻培育和及時接受輔導,守護婚姻盟約。
•明愛家庭服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