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從放下到悔改

期數
3858
刊登日期
2018.01.26
作者
龍偉民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1 月 28 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我很喜歡看聖經的故事,因為很反映人性——約納先知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上主日的讀經提到,由約納逃避天主給予的使命,要他到尼尼微城中,宣布天主要毀滅他們的消息。過程戲劇化得來,亦可從中看到天主的慈愛。

大約一年前,自己的情緒以至整個精神狀態都處於谷底,心感整個世界沒有出路,經過差不多大半年的掙扎和起跌,現在總算安定下來。然而,在這人生的低谷中,自己竟然連祈禱也不肯,就如約納一樣,想逃出天主的「法眼」。

作為天主教徒,或許沒有比離開天主更糟的事情。記得自己情緒最差的時候,太太想與我一起祈禱,而我竟然是一口拒絕。回看當時的情況,就是自己對天主的救恩的拒絕,這部份是來自人處於絕望的狀態時,連求助也不想;部份是來自對天主的不滿,也有部份是來自不想面對自己的軟弱。

逃避是人性的一部份。在聖經中曾經想逃避天主的,又豈止約納一人── 梅瑟曾向天主說自己笨口拙言,可否不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保祿迫害耶穌和基督徒;伯多祿三次不認主。設身處地, 若我是約納,「無故」被上主要求我做一項「不可能任務」,我想我也會當逃兵。或許,我們不難想像約納的無奈和恐懼──連坐船逃走也被人發現,把他掉到海裡,還被吞進大魚的肚裡三日三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