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你若願意, 就能潔淨我!

期數
3860
刊登日期
2018.02.09
作者
左旭華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11 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肋十三 1﹣2,45-46 ∣ 答唱:詠 32 ∣ 讀經二:格前十 31﹣十一1 ∣ 福音:谷一 40﹣45

 

本主日的福音,帶領我們回到耶穌起初在加里肋亞各地宣講和驅魔的路途上,醫治了一個癩病人的神跡故事。當時,那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耶穌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從這個神跡故事中,我們嘗試了解,耶穌在醫治時,信德所扮演的角色。

按福音書所記載,我們作為讀者的,也清楚知道耶穌的身份,就是天主子默西亞;但魔鬼也清楚承認耶穌是天主的聖者(谷一24 )。所不同的是,基督徒願意對天主有一份交託和委身的態度。

當西門的岳母發燒,她並沒有請求耶穌醫治,只是有人向耶穌提及她的病況,耶穌就醫好了她(谷一29 — 31 )。又有一個人, 帶了他附著一個啞吧魔鬼的兒子來見耶穌,求耶穌醫治;但是他的信德不足,最後他對耶穌說:「我信!請你補助我的無信吧!」(谷九24 )。今次在耶穌醫治癩病人的故事中,雖然癩病人相信耶穌有治病的能力,但我們似乎看不出他對耶穌有交託和委身的態度。

福音中描述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在耶穌所有醫治的神跡故事裡,患病者除了需要具備對耶穌的基本認信外,耶穌的憐憫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對在患病和苦難中的人而言,出自耶穌的話:「我願意!」至為寶貴。這顯示出耶穌確是大能者,並有醫治的權柄。

因著耶穌動了憐憫的心,他撫摸了那「不可撫摸」的人,他是一個被隔離者。今日讀經一記載了舊約時代癩病人被隔離的情況與及相關的禮儀(肋十三1—十四57 ); 因此,我們明白為何耶穌當時吩咐癩病人讓司祭檢驗後,再照梅瑟所規定的奉獻祭品,這樣他就可以重新回到社會中生活。耶穌不單止關心人在肉體上的需要,也關心人靈魂上的需要,人際關係與及社會上的正常生活。

在信仰生活中,有時候在憑信德祈求醫治之後,最終卻未得痊愈。這究竟是天主不願意成就? 或只是未能按所求的時間或方式成就?也許我們假設了天主就是一位凡求告就必施行醫治的主!但事實上,從聖經和生活的體驗中,我們未能證實這是必然的規律。還記得聖保祿宗徒身體上的一根刺嗎?我們相信或許他有一種疾病長久未得治愈,他也曾多次祈求天主,卻始終得不著醫治(格後十二7— 10 )。

問題是:疾病得蒙醫治與否, 是取決於我們的意願或是天主的旨意?從耶穌山園祈禱的內容顯示出,在天父來說,一切都有可能; 但耶穌卻願意選擇按照天父所願意的。最後,耶穌吩咐癩病人甚麼也不可告訴人。癩病人雖然已經得到醫治,但耶穌不希望人對天主的認識只是為得醫治,而忘卻了耶穌基督才是生命的主。

今年的四旬期即將開始,福音書作者也邀請我們來到耶穌跟前, 與那癩病人一起,向耶穌呼求: 「主!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

  •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