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求公教高等院校回應社會處境尋求真理

期數
3861
刊登日期
2018.02.16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18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一月廿九日公布教宗方濟各《真理的喜樂》(Veritatis gaudium)宗座憲令,要求公教高等院校實施改革,讓學術及培育工作更貼近社會處境,以尋求真理。

教宗強調,真理「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耶穌自己,那身為生命和人類之光的天主聖言」,「這正是教會不斷以常新的熱忱履行自己的使命,在耶穌的激勵下進行見證和宣講的喜樂」。

教宗指出,在全球化社會及文化改變的背景下,人類學和社會環境呈現危機,教會高等教育因此急需進行「明智和勇敢的更新」,好能在這歷史時刻履行「一種更加有效的使命」,如同《福音的喜樂》勸諭所倡導的那樣。

該道宗座憲令指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必須讓全體天主子民參與更新的使命,因此教會學術機構今天「不應只是培育司鐸、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積極份子的場所,也應成為一所上天安排的文化實驗室,讓教會藉此詮釋那來自耶穌基督的事實,從聖神藉以充實全體天主子民的智慧和知識的恩典中汲取養分」。

教宗指出,這需要實行徹底的轉變和革命,「全世界的公教高等院校都蒙召成為福音的酵母、鹽和光,守護教會的聖傳,促使教會日益向新前景和新倡議開放」;哲學和神學能使人們獲得及增加智慧,啟迪人的意志,但惟有藉著開放和謙卑的心智,它們才能結出碩果。

教宗說,公教高等教育能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作出貢獻的四項準則:首先,宣講基督的核心應具備默觀與靈性、知識與生活的特性,那就是以常新和永遠充滿魅力的耶穌的福音喜訊為準則,使福音在教會和人類生活中愈來愈能更好地實際生活出來。

公教教育應與世俗對話

其次,公教教育應與信友或無信仰者進行「全方位對話」,但這「並不是純屬策略上的態度」,而是「相遇的真正文化」,「所有真實和充滿活力的文化在天主愛所有受造物的光照下,彼此交換各自的恩典」。

第三個準則,乃是遵循「知識的整體性原則,在天主啟示的光照下以智慧和創意從事跨學科的研究」;本篤十六世於《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中指出,今天「缺乏智慧和思考,沒有能力提供一種具有指導性綜合能力的思想」。教宗方濟各解釋道,具體地說,這就是公教教育能發揮作用的特殊使命,好能在文化和人文領域作出重大貢獻。

第四,教宗要求教會學術機構在世界各地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建立絡網,培養和促進教會學術研究,與不同國家及不同文化和宗教傳統的學術機構攜手合作,共同研究今日人類遇到的難題並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