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為主

期數
3861
刊登日期
2018.02.16
作者
陳倩盈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18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我在學校工作時,會主動與學生搭訕,有時他們會跟我開玩笑,故意誤導我……今天向學生討教Kiswahili (東非語),學習星期一至日的東非語, 一位男生教我說:「Monday – Jumatatu,Tuesday – Jumanne,Wednesday – Jumatano,Thursday – Alhamisi,Friday – Ijumaa,Saturday – Jumamosi and Sunday – Jumapili。」

識少少東非語的我,知道mosi是1,pili是2, t a t u是3,n n e是4及t a n o是5,心想為何週六是Jumamosi,不禁懷疑學生作弄我,於是支支吾吾地結束對話,連忙找另一位學生求證。誰知另一位學生亦是如此教我,我忍不住向他提問,為何Kiswahili將星期六稱為Jumamosi,他亦說不出其中因由,於是又支支吾吾地結束對話。

我再找來另一位同工討教,他說可能是因為受新教影響,不少基督教派都在星期六聚會崇拜,所以, 星期六便成為Jumamosi,但我仍半信半疑,準備再請教資深的Kiswahili老師⋯⋯ 

從少在香港長大的我,可以接受星期日或星期一為Jumamosi,但總覺得Saturday為Jumamosi有問題, 回心一想,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觀點與角度,不足為奇,而且,亦沒有對或錯,很多時候,我們都執著自己的一套,更甚者是要強加於其他人身上。

現在應是時候學習欣賞不同文化,尤其是對被稱為少數族裔或非華語人士的文化,在保存自己的文化下,亦對他們的文化抱開放的態度。

今天在內羅畢(Nairobi)的我,努力學習成為肯雅人,成為尊重肯雅文化的中國人! 

雙城外傳——母親 

以下是教友傳教士陳倩盈撰文追念亡母——編者

當日,收到住在溫哥華四妹的whatsapp通知,得悉母親入院,病情危殆,身在內羅畢的我,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即時通知Stella,請她幫忙更改機票,以便盡快前往探望,機票確定後,便匆忙地離開內羅畢⋯⋯

在我起程之時,從通知短訊中知悉母親已在手術室,手術是必須的,但只有兩成的成功率;在旅程中,收到手術成功,母親的情況穩定下來的消息;及後,二妹、三妹、妹夫們和我亦相繼抵達溫哥華,趕到醫院探望;在醫院守候的四妹和五弟告訴我們,母親說就算成功率是兩成,她也要接受手術,因為,她要等我們到來⋯⋯ 

幾天後,母親情況又開始惡化,醫療團隊為母親安排各樣點滴、維生素及藥物等,並進行照X光、抽血檢驗、洗血、照胃鏡等必須的醫療程序,主診醫生每天都報告病情的進展,在這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分別於早午晚陪伴母親,各人都見到母親雙手青瘀(因為需要多次插針、注射、抽血等),各人都感到母親的辛苦,但大家仍盼望著她的病情會好轉⋯⋯ 

然而,那一刻始終來臨了!主診醫生告訴我們, 母親好轉的機會是微乎其微,醫療團隊會繼續為她安排各樣點滴、維生素及藥物等,並盡量減低她的痛楚,然而我們應該開始考慮會否為母親停藥。

兩天後,父親告訴昏睡中的母親我們決定停藥; 而母親在停藥後兩個多小時便安然離世。

此刻,已辦妥母親的喪事,準備再返內羅畢繼續服務,回想起母親離世前的一段時間,不禁由衷地再感謝母親,正如五弟在喪禮中所說的,感謝她為我們支持到最後一刻,讓我們有機會陪伴她走最後的一程!

  • 雙城記系列之四
  • 作者為教友傳信會成員,現於肯雅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