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背起十字架

期數
3862
刊登日期
2018.02.23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25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那裡有正義,那裡就有 上主的和平。」(詠八十五11)

某一主日,教堂內正舉行 彌撒。我在停車場遇見一位女 士。我問她是否教友。她說不是。她說:「我中 學時候在一間修女辦的學校念書。我有打算加入 天主教。一天,我問修女一個問題:假若天主是 慈悲,為何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痛苦?當時修女沒 有給我一個圓滿的答案。自那天起,我便不再相 信天主了。」我嘗試解答她的疑難,不過限於時 間和地點,不能達到目的。離開她時,唯有暗自 為她禱告。

我在修道過程中,也經歷過靈魂的黑夜。有 些日子,感受不到平安。我好像馬丁路德年少時 那樣多疑。感謝修院神長們的耐心和聆聽。我終 於克服了這涕泣之谷。

我明白到十字架不再是痛苦的根源,而是福 氣的同義字。理由很簡單。一切不如意的事,耶 穌在世時也曾經感受過。為了愛,耶穌對所受的 苦難甘之如飴。若我們明白這道理,便不難擁抱 所有痛苦如同擁抱受苦的基督無異。

耶穌說過:誰願意跟隨我,便需每天背負自 己的十字架。

背負十字架便是指承行天父的旨意。耶穌也 解釋過,他的十字架是甘飴的。當我們以愛心為 大前提去彼此相待時,平安是必然的。

「願你們平安」是耶穌復活後給門徒第一句 祝福語。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在十字架上時,經 歷了人間最大的苦楚。他大聲呼喊說:「我的天 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

耶穌為了愛,全然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這給 我們留下了榜樣。我們在任何痛苦中,都可以聯 同耶穌一起,為世界的救贖而作出奉獻。這才是 喜樂的根源。

不少兄弟姊妹恭維我,說我常常保持微笑。 其實我的性格是屬於悲觀的。我的微笑一方面來 自母親的遺傳,另一方面來自靈修的培育。為我 來說,實在是無盡感恩。

普世博愛運動的創辦人盧嘉勒女士說:「願 眾人合而為一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的禱告;擁抱 在十字架上被捨棄的耶穌是我們走向合一的途 徑。」

「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 應當喜樂﹗」(斐四4)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 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