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繪本與創意培育

期數
3862
刊登日期
2018.02.23
作者
沙拉阿姨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2 月 25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這次我們談的是,不同類型的繪本能如何啟發孩子的創意。現今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機械人已經誕生,估計將來不少工種也能以科技取代人類。假使成真的話,人類的強項就剩下創意了。如果未來的發展稍嫌太遙遠,就看看想像力對現實生活的裨益吧!創意是想像力的展示,載體可以是手工、文章、衣服和科技產品等。豐富的創意能讓人寫出充滿奇思異想的精采文章;不凡的想像力能讓人以嶄新的方法解決問題⋯⋯ 

對於想像力,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有這樣的看法:「如果想像力豐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見的東西。所謂聽故事的能力,就是把故事這個眼睛看不見的世界變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見的畫(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稱為想像力的能力。」 

那麼,家長可以怎樣培育孩子的想像力呢? 

認知心理學暨神經心理學專家洪蘭指出:「閱讀和創造力是同一個神經機制,透過閱讀能激發出更多的想像與思考,進一步影響言行談吐,而閱讀的習慣卻是必須從小開始培養。透過腦部實驗,可以看出腦部愈常受到外界刺激,神經愈能夠加強聯結發展,因此父母應及早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閱讀和創造力有莫大的關係,在各種書籍中,繪本又是比較特別的類別,既能為孩子提供不同的體驗,也讓孩子在耳聽故事、眼讀圖的當兒,運用想像力使固定的影像化成腦海中生動的片段。除此之外, 不少繪本的內容也圍繞孩子的想像力,以下我會介紹不同類型的想像力繪本: 

從生活進入想像 再回到現實世界

想像力繪本的其中一種典型情節,是主角(通常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進入了想像世界,經歷有趣好玩的事情以後,再重返現實。在《棉被山隧道》中,主角小健睡前鬧著玩,把自己的棉被捲成了一條長長的隧道, 豈料鑽出隧道後,竟是一大片草原,還有一大群睡不著的小孩跟他一起玩耍。盡興以後,小健便沿著棉被隧道爬回家⋯ ⋯ 這種故事格局形象化地描述了孩子的特質:他們都擁有自由進出想像世界的能力,就像小健穿越隧道般輕易。

在《神奇的藍色水桶》中,紗娜到公園玩耍,看到一個藍色的水桶, 水桶愈變愈大,最後變成海洋世界,紗娜和動物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 ⋯ 動物會說話、具感受、物件會走動有思想,也是繪本中常見的。這讓我想起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提到: 「兒童看見星星說是天眨眼, 看見露說是花垂淚。這就是「宇宙的人情化」。人情化可以說是兒童所特有的體物的方法。」這概念又跟皮亞傑的「兒童的泛靈觀」(Childs Animism)相似。

憑物件產生想像

成人的腦海裡充滿實用知識,萬事萬物也有其規律和特定用途,日子久了,思考模式愈呈穩固,要發揮想像力就更難了。反觀小孩子,萬物皆可有靈,事事仍有可能。在《不是箱子》中,小兔子把紙箱幻想成跑車、山峰之巔等。在《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喔!》裡面, 蘋果可以有精密的機關,可以是種出來的大房子, 也可以是外星人的偽裝,總之千奇百怪、多姿多采。

擁有想像力的心靈是自由的,是快樂的,它能讓孩子把日常生活幻想成冒險旅程;將動物玩偶想像成摰友玩伴。如家長能多和孩子共讀繪本,也可以呼吸想像世界中的新鮮空氣! 

善用繪本啟導兒童系列之十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