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狗年說狗
十二生肖中,狗在地支對應的是戌,據說是因戌時(晚上七至九時)是狗巡視門戶的時刻。但昔人有關狗的玄想比此說複雜得多,不妨把許多相互矛盾的說法, 視作民族兼併和各種相互激蕩的思潮在神話傳說的遺痕。若把人類文化視作一本大書,狗的神話學聯想便是夾在書中的小書簽,翻開夾著的頁面,順籐摸瓜,可窺見許多發人深省的舊夢般的心緒懸案。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發現歲星(即木星)每十二年環繞一周天,把周天分為十二份即十二地支。若如此紀年每十二年便重複,要是與十個天干數字配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後,每六十年重複一次。古人平均壽命短,六十為花甲,這循環周期便很體貼, 這一紀時系統也就確定下來,叫「歲星紀年」。
傳說干支最初用於紀日,後來發展成紀月、紀年、紀時,是黃帝命大撓氏察天地氣機,採五行之情作成。黃帝和大撓是神話人物,托名黃帝,不過表明干支自古有之,出處神聖,不可質疑。有趣的是,干支系統不但用來表示時間,也表示空間和地望(東南西北和上下左右甚至天象),再加上五行金木水火土,便給這系統增添了可定義萬物性質的功能,即可用來解釋一切。令人想起古希臘前蘇格拉底的哲人,不也曾就該把金木水火土之類的哪個元素視為宇宙本體爭論不休嗎?這正如中醫說的氣脈經絡未必在西醫臨床解剖中找到實證,國人用這套理念防病治病已有數以千年的歷史一樣,現代人當然不會認為陰陽五行之類的讖諱之學有甚麼科學根據,但它確曾是自古華夏本土信仰的一整套神學觀念,而干支自我們知道它的時候開始,早與五行說密不可分。正如直到如今,陰陽五行之說仍支撐著華人的醫卜星相文化一樣。狗在古代信仰生活中留下的痕跡,當然也離不開這類中國傳統的神話哲學。
干支本乃華夏文明,據說胡人只識用十二種動物去稱呼十二時域,兩者融合便出現十二生肖。不少學者相信十二生肖的祖源是西亞(如巴比倫)盛行的黃道十二獸。而按五行說,國人自古相信戌在西方,狗也給派定是西方的靈異動物。有說「戌」的寫法近似「戎」,「戌」字也許是由「戎」演化而來。華夏族在西方不是有個宿敵部族叫犬戎嗎?犬戎拜犬,而西北的遊牧族類都是拜狗族,國人自古把狗這種生肖動物放在西邊而相配的地支為「戌」,不是相當符合「國情」嗎?華夏最初屬土只在河套一帶,上述猜測即使在理也有時限,秦漢後中土愈來愈膨脹,不但征服了楚地蜀地,且臣服了由福建沿海以至南粵甚至雲南等不毛之地。這廣濶的地平線上的族群,有不少原都尊盤瓢(狗)為祖神,是以上述猜想只可能在先秦才恰當,之後若還堅持這說,豈不要把狗兼封為南方神獸?(狗的聯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