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歸依了誰
期數
3863
刊登日期
2018.03.02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3 月 04 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四旬期談悔改,一定不止於要求我們脫離不好的行為模式,還有更深的層次、更積極的意義在後面。悔改之後怎麼呢?不要以為「尼特族」說的就是青年朋友們,社會上不少人也是這樣,不願意有所拘束和規範,網站上充滿各式各樣的論壇,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點擊率。問題在於那「沒有」— 沒有理想、沒有能力、沒有束縛,一切都率性而為, 這是好事嗎?道路上的交通意外,車毀人亡,都是因為有人沒有遵守應該依循的規則而發生的。我們的悔改,若非歸向天主而交付自己、用心聆聽祂的指引、在生活中看到祂的臨在,悔改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出谷紀》記述了十誡的制訂,這是因為古老的民族都是多神主義的;其實今天我們的社會何嘗不是這樣?只不過從對山嶽、河川、樹木和巨石的崇拜,轉為對俗世、金錢、地位、權力、成就的追逐而已。我們脫離了不好的行為習慣後,依從的是誰?應知有所為及有所不為: 應敬畏天主、孝愛父母之外,也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貪圖別人的財物及家人婢僕。這裡說的已非只理解,更深入到責任層次。
福音談到耶穌清理聖殿,也是對我們成長的呼喚。整理是為了有序,不至混亂;清潔是恢復原始的光華。上主是慈悲的救主,祂的教誨,不是要為難我們,而是要求我們重新詢問自己:我從舊我脫離出來,現在又歸依了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