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狗與風

期數
3863
刊登日期
2018.03.02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3 月 04 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在家畜當中,人和狗的關係最密切,狗也是人最早馴化的動物。研究狗給華夏先民的意象,令人詫異:狗與風及風神竟常聯在一起。甲骨卜辭有說:「於帝史風,二犬。」, 「寧風,北巫犬」,「寧風,巫九犬」。前句說風為(天)帝所使,要用兩條狗去祭祀;後兩句講的是殺狗可止風,受主當然是天帝或司風的風神。《說文》謂「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鬳」又作「甗」,一種炊器。可見,古時拿狗蒸熟了來獻祭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否則「獻」字就不可能有那麼神聖的來歷。但為何要用狗來祭風?我猜是因為先民形容某物能迅速移動,狗是不二之選。古文稱疾風為「飆」,字本作「猋」,《說文》云「猋,犬走貌,從三犬。」以狗奔快如風形容疾風之勁,印象既如此,離以狗為風神便只差一步。《山海經•北山經》謂:獄法之山,「有獸焉, 其狀如犬而人面」,「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說的是一種人首犬身的怪獸,行如風,出現則天下起大風,所在之山取名「獄法」, 「獄」字雙「犬」夾一「言」,可謂神犬的大本營。狗為風神,便活靈活現了。

在先民看來,天上和人間是對應的,地界標示的名物必要安妥到宇宙系統中去。人們把周天分作二十八宿,分四區受四神管轄: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請注意,時下地圖習慣北在上南在下,東在右而西在左。古人則相反,上南下北,左西右東。於是青龍在東,朱雀在南,白虎在西,玄武在北。二十八宿中,箕宿和軫宿都主風,箕為簸揚生風,軫為疾行生風。箕宿位於青龍尾巴,軫宿位於朱雀尾巴,都極敏感易動。軫宿在星占學上對應東南, 箕宿對應西北,於是這兩個星宿便成了風源。而關於風神有許多傳說,自古有說飛廉為風神,是一種鹿身雀頭、蛇尾豹紋的精靈,在漢前楚地及四川三星堆遺址中常見到其踪跡,要說明這靈異動物得牽扯到「風」和「鳳」的關係,說及古代崇鳥習俗及龍鳳並稱的淵源,足以寫本磚頭般厚的書,因與狗沒甚干係,且按下不表。在較晚的記載中,風神又叫「封十八姨」。「封」「風」同音,「李」字可拆為「十八子」,即暗諭「李」:李氏的祖先是皋陶,為堯大理,因官命族為「理」氏。夏商時理徵得罪商紂,其妻契和攜子利貞逃難中食木子而得全, 遂改「理」為「李」。 而「皋」本義為「虎」,虎的地支在寅,《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寅五行屬陽木,位居東北,主山林;戌五行屬陽土, 位居西北,主山嶺。由此看來,司風之神為虎亦可順理成章。但以風神為虎相最後總不敵說風神為狗神化身的主流述說。為甚麼?是因為十二生肖中狗在「戌」,地處西而偏北,與大陸冬季寒流方向一致。古人用血淋淋的磔狗儀式去祈求停息的,該不會是對由海洋那邊吹來的送暖春風, 而是帶來嚴寒夾著沙塵的西北風,以狗為厭勝的風伯也就理所當然了。(狗的聯想•2)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