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空間 激發想像
上次我們談到一些以創意為主題的繪本, 有些從現實出發進入想像世界,再回到現實; 有些則藉著一件物件產生連繫想像,以至天馬行空的想像。事實上,啟發想像力的繪本還有很多,現在讓我們繼續介紹吧!
抽象的想像
我們常常認為, 孩子只能理解具體的圖像,但繪本大師李歐. 李奧尼(Leo Lionni)在《小藍和小黃》中,以抽象的色塊作主角,述說了一個關於友情、身份認同以至顏色科學的故事。小藍和小黃是要好的朋友。一天,小藍找不著小黃,便到處找他。他們後來相遇了,開心得擁抱起來,沒想到竟變成了「小綠」!「小綠」到處遊玩,到晚上回家時,爸爸媽媽都認不出小藍和小黃。小藍和小黃傷心地哭起來,流出了大滴的藍眼淚和黃眼淚⋯⋯
當大人們正在擔心孩子是否能理解如此抽象的表達時,孩子卻以活潑的心靈和豐富的想像力,與小藍、小黃共同歷險、四處遊玩,分享他們的快樂與哀傷。為甚麼成人與孩子間有如此差別?這讓我想起了致力推廣兒童哲學的楊茂秀先生的一番話:
「孩子閱讀的時候,心靈活潑的程度,比成人強多了,他們的文化包袱少,主動的想像空間比較自由,能自由出入想像和現實的空間⋯⋯」毛毛蟲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如是說。
空無一物也能想像
空無一物地想像,不等於憑空捏造。兒童的思維組織力和詞彙有限,未必能有組織地歸納出想法。孩子們通常以遊戲來表達經驗和自我感覺,這也是遊戲治療的基礎思想。我曾讀過一篇戰地記者的文章,文中提到生活在戰地的兒童不會呼天搶地的控訴戰爭的殘酷,但在他們玩耍的過程中,卻會演繹出一幕幕戰爭以至死亡的場面。孩子視之為遊戲,遊戲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孩子也藉此抒發感情。
在《米莉的新帽子》裡,米莉很喜歡商店櫥窗裡的一頂帽子, 可是她沒有錢, 買不起。於是帽子店的店員神秘地拿出一個盒子, 盒子裡有一頂非常神奇的帽子, 它能隨著米莉的想像, 變成各種尺寸、形狀或顏色。在《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裡,阿羅(Harold)帶著紫色蠟筆去散步,他隨著想像力的導引,以蠟筆作工具, 小心翼翼為自己畫下每一步路。當不小心出了麻煩時,他便畫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最後,阿羅靠著自己的想像力和機智,安全地回到家中。
在這兩本繪本中,主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像力,進行自由玩樂(free play)。這點跟現實中的孩子很相似,孩子都非常享受自由玩樂。這也提醒家長,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精美的玩具、密密麻麻的興趣班或是昂貴的旅遊體驗,而是沒有成人規劃、不帶教學功能的自由玩樂時間。
從平凡事情中看出不平凡
常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大部份人也是日復一日地重複做著相同的事,那麼作者們是如何獲得寫作靈感的呢?讓我們先看看《蕃薯大作戰》的故事吧!生活在地底下的番薯,也和小朋友一樣,會刷牙、泡澡、做體操⋯⋯每天都過著規律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群小朋友竟然要在番薯田裡舉辦「烤番薯大會」,番薯大作戰一觸即發。
拔番薯本來是正常的農作物收割活動,但在作者手上卻化為一場刺激的番薯反擊戰。這告訴我們,故事其實早已藏於每一角落,只等我們去發現。一件平凡事,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加點想像力,效果可以很有趣。
•善用繪本啟導兒童系列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