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委託多位青年 撰寫聖週五苦路默想

期數
3865
刊登日期
2018.03.16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3 月 18 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委託青年去撰寫今年聖周五羅馬競技場公拜苦路的默想內容。

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 Burke)三月八日宣布, 有見於教會今年格外關注青年,亦將於十月舉行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教宗希望由年輕世代來默觀基督的受難史。

響應主教會議信息

意大利宗教科教師蒙達(Andrea Monda)負責揀擇十五位青年,並蒐集他們的省思。

其中兩名青年選擇共同默觀苦路第二處「耶穌背負十字架」。五年前,本篤十六世曾邀請黎巴嫩青年在苦路默想中發言,他們在安提約基亞馬龍尼禮宗主教拉伊樞機(B. Boutros Rai)的帶領下,表達了中東人民的憂慮和期待。

如今, 教師蒙達邀約高中生和大學生聚集在自己家裡,宛如一個小型的最後晚餐廳,一同誦讀有關苦路的福音章節,然後表達「各自發自內心」的感觸。蒙達說:「有的人覺得最感動的是聖婦擦拭耶穌面容的段落,有的則是基勒乃人西滿替耶穌背十字架的事跡;如此一來,苦路各處默想的分工就變得很簡單。」

此外, 青年也在苦路默想中保有個人原貌。蒙達說:「我要求他們保有自己的原貌,別認為必須寫出神學辭藻,別因為默想內容將在教宗面前誦讀,透過世界電視聯播節目播送,就束手束腳的。」相反地,蒙達鼓勵青年想像自己身處於二千多年前那個周五的耶路撒冷。

今年苦路十四處的默想和禱詞中,有人凸顯「對耶穌被定罪感到不正義、對這奧秘起反感和不理解」;也有人強調「十字架的矛盾, 唯有在信德層面才能明白它是救恩的工具,而非壓碎正義感和人類的不合情理」。

其他省思要點包括:耶穌多次跌倒後重新站起來, 預示了祂的復活;在臨終時不發一語的基督,以祂的不斷重新站起來,作為祂威能的記號;被剝奪衣裳的耶穌與移民的處境融為一體,今天有許多「貧窮的基督被剝奪一切,卻不失尊嚴,因為沒有人能被剝奪尊嚴」;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奧秘,證實了死亡是「我們不樂見、想移除的事」。

總括而言,這些青年要傳達的默想訊息是:他們渴望在人生旅途中得到陪伴, 而非判斷或同情。「在苦路上遇見的耶穌陪伴著他們; 耶穌跌倒、受苦、遭到遺棄、孤立無援,但祂能充分理解青少年的生活。青年必須面對世界,卻往往缺乏參考依據」。這苦路默想蘊含當今青年所尋求的一切:對話、傾聽和面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