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願母親重擔得卸——當增加有薪產假

期數
3865
刊登日期
2018.03.16
作者
李雁君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3 月 18 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梅瑟是天主揀選帶領希伯來人離開埃及——為奴之所的領袖,他的出生和成長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梅瑟出生前,以色列人已定居,且人數眾多;有位不認識若瑟的新王興起,害怕他們人口太多,如果遇上戰爭, 可能會與敵人聯手趕走埃及人,於是開始以苦役壓迫他們做苦工。但是愈壓迫,以色列人卻愈增多,再加重苦工也無用,故此法郎找來以色列人的收生婆,叫她們在接生時,如果是男嬰就要殺死,如果是女嬰則可保留;可是收生婆敬畏天主,沒有照法郎的吩咐去做,法郎於是決定不再假手於人,直接下令給全體人民︰凡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嬰,都要丟在尼羅河裡殺死﹗ 

梅瑟就是在這時期出生的,他生於肋未家族,他的母親約革貝得生下他之後,就把他隱藏了三個月。直到不能再隱藏了,在無計可施下, 她就把這個嬰孩放在一個蒲草筐子裡,塗上瀝青和石漆,放在尼羅河邊的蘆葦叢中,希望可以為他這個嬰孩找到一條出路;一位法郎的公主來到,見嬰孩可憐,就決定收養他,看見此情景的嬰孩的姐姐米黎盎,就給公主提議找來一位以色列人的女性作嬰孩的奶媽,乳養他長大,公主同意了,米黎盎就找來了自己的母親;撫養到孩子長大,就交還給公主,公主收了他做自己的兒子,並給這個孩子起名叫梅瑟,意謂「我從水中把他拉出」。

讀到這個故事,筆者不禁聯想起今日香港在職母親的處境。梅瑟出生正是法郎下令要殺男嬰的時候,這一個制度的存在,令整個社會的氣氛變得緊張,約革貝得懷孕一事相信住在附近的人一定會察覺,令至約革貝得由懷孕到生產到照顧初生嬰孩一事,都在無比的壓力中進行,直到無計可施之時,唯有假手於人,希望孩子順利成長。而今天的在職媽媽,她們因著各種原因 (多源於家庭的經濟壓力) 而需要在職場打挨,然而勞工法例規定的有薪產假只是十星期,因社會、家庭壓力或種種因素,在職媽媽在這制度中無計可施下,只有放下初生嬰兒給別人照顧,扛起兼顧工作和管教子女的責任,希望的都是孩子可以快樂成長。

如果說基督徒工作的意義是延續天主的創造工程,讓大地和生命得以延續,那麼我們其實是擔當著雙重的角色︰生育繁殖、管理大地,而女性在這項工程中,有著至為重要且獨特的角色, 懷孕的過程讓母親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獨特的聯繫,這種聯繫在孩子初生時擔當著照顧和守護的責任。本會提倡延長十星期有薪產假,不是單純地視產假為給媽媽更多復元和休息的時間,因為任何有過照顧初生嬰兒經驗的人,都深深明白這段日子的艱辛所在;延長有薪產假,是為社會健康發展和提高生產力的長遠政策,也為家庭的安定打好基石,母親的懷抱是孩子最佳的搖籃,社會制度可以為此提供保護,母親不再因為外在的因素而需要塗上瀝青和石漆的蒲草筐子,而可以安心的與孩子一起成長。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