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X通識】 廣告牌殺人事件 3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期數
3866
刊登日期
2018.03.23
作者
曾淑儀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3 月 25 日 基督苦難主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米德烈太太愛女不幸被姦殺,苦等七個月案情毫無寸進,絕望和憤怒交雜下,為了盡快還清一個真相, 及表達對警方無能的不滿,一口氣買下鎮上最當眼三塊廣告大牌,用毒舌諷刺性字眼向警察挑釁,矛頭直指案件負責人,即甚有名望的威路比警長!這番出位舉動果然隨即惹來爭議,警長的裙腳仔副手更煽風點火愈幫愈忙,事件全面失控,一發不可收拾! 

媽媽為亡女伸張正義那出人意表的方式倒令人反思:究竟是真的帶來公義,還是仇恨?又或是令各人自省?當中傳媒似乎也要負上部份責任,起初褒揚米德烈太太的敢作敢為,為她抱不平,並質疑警方無能。當威路比自殺後,傳媒卻倒戈相向,認為米德烈太太的誹謗舉動迫死威路比,要為警長尋回公道。究竟真相如何、傳媒的責任是否已不再重要? 

現實世界中,尋仇新聞時有所聞,有些人總喜歡衝動地以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欠債、桃色糾紛。有些人認為法律也未必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又或認為法律也不能令他們的仇人獲得應有的懲罰,但是否就等於受害人可以為所欲為? 

電影同時令人反思百分百好人與壞人根本不存在,就如現實中的你我他。怎樣才算是好人、壞人?如何界定?對於米德烈太太而言,威路比警長肯定是壞人。不過在家中,他卻是比米德烈先生好百倍的丈夫及父親。米德烈太太的兒女也覺得媽媽是壞人,但他們總想不到她對子女的愛,可以把她變成失去理智的人。

夫婦離異、對丈夫的忿恨、兒女的反叛、單親的壓力,還有前夫與年輕女友的父女戀也令米德烈太太壓力爆煲,但在喪女之後,似乎她還得不到半點關愛。

威路比警長與火爆副手背後也有他們要面對的問題與壓力,他們也找不到出路和方法去處理。火爆副手與母親的相處,也帶有米德烈太太的影子。

人們為何總是愛得太遲,或是誰也不想主動表達愛? 

問題研習︰ 

  1. 假如你是片中的米德烈太太,你會如何面對警方對女兒案件不著緊的態度呢? 你為何會選擇你所述說的方法面對? 
  2. 現時也有不少媒體節目會替市民「伸張正義」,把別人的「惡行」公諸於世; 甚或現在人人也是傳媒,也可在網上肆意審判別人;你對這趨勢有何看法?又有甚麼方法可以善用媒體呢? 

 

教會指引及其他參考資料

  • 《天主教教理》報復2262;自殺2280- 2283;和平2302-2306;違反真理的罪2475-2487;尊重真理2488-2492;社會傳播媒體的使用2493-2499 
  •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 第75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

 


英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15分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