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領洗 傳喜訊
每年的復活節,都有不少的兄弟姊妹領洗,願意跟隨師傅耶穌,度新生活。為培育新成員加深信仰,教會也舉辦不少聚會。信友也可以用閱讀聖經自我培育,每日抽少許時間閱讀聖經,加深認識基督,以基督價值觀作我們生活的指南,使我們的心轉變成基督的心。除每日自我閱讀聖經外,若我們能有團體做聖經分享,在彼此的鼓勵分享下,更能使我們吸收到基督的精神。這實是培育信仰的好方法。
我佷幸運有兩個分享團體,每次分享都得到新的力量和心得,從不同篇章聖經中,透過兄弟姊妹生命經驗多角度的分享,對我的生活有不少的幫助,實在非常寶貴,現嘗試用曾分享過的兩篇聖經為例與大家共享:
(一)耶穌步行水面(瑪十四22-33)
某夜,耶穌獨自步行水面向門徒們走去,門徒們非常驚駭,耶穌明認自己後,伯多祿請求耶穌,讓他也步行水上,如同祂一樣。耶穌應允,他便步行水面向耶穌走去,當他見風勢很強,就害怕起來並向下沉。
分享時,最受到我們觸目的是:伯多祿很清楚知道,人是無法步行水面,因着他相信耶穌的能力,所以大膽向耶穌請求讓祂能突破。且看看,伯多祿果真穩妥地步行水面了,因為他對耶穌有著絕大的信靠,並且其焦點準確定睛地望著耶穌,並向祂走去。為何後來竟向下沉?因為他的視線離開耶穌,轉向著強烈的風勢,被現實攫住,以致恐懼下沉。
在我們生命的困厄、恐懼、憂慮中。是否我們只注目在現實的困境,甚至不自覺地把它放大,驚嚇了自己,使自己原有的力量也喪失,更忘卻了對主的信託,若我們嘗試放鬆自己,盡己力而為,懷著對主信靠之心,可能有不同的結果。
(二)基督徒與世界關係(瑪五13-16)
耶穌訓示門徒要做地上的鹽、世界的光。鹽要保持其本質的鹹味,燈要發出亮光,為照耀別人。在聖經發光的燈是指油燈,燈心滲透了油被點著,就發出亮光,當燈心與油都燒盡了,光自然熄滅。為要照亮別人,燈心與油自然要犧牲自己。同樣鹽是防腐和調味用的,把鹽放入食物中,再不是純鹽的鹹味,因為它會自我消失,卻把食物原有味道的本質托出來。使人品嚐到食物的美味,這是多麼美麗的事。
我們基督徒,當宣揚喜訊時,不是為吸引人走向自己,而是透過我們所活出基督的精神,將基督帶給別人,使人們接觸到生命的基督。我們只是媒介,就如鹽與光。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