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焉能故步自封?

期數
3869
刊登日期
2018.04.13
作者
李健康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4 月 15 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

 

 因工作關係,我注意到一些由商業集團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正順應社會變遷而調整其社會責任。它們的善款來自成員公司的盈利,其宗旨多是為受天災人禍的人提供即時救援、扶助病弱、獎學濟貧,並資助其他的認可慈善團體。隨著香港的福利漸趨完善,用於解決燃眉之急和基本所需的救助金額已漸減。有些基金會已不再贈醫施藥,轉為資助醫學研究;有些則資助貧困學生遊學交流,因為已沒有學生因家貧而失學了。這些慈善團體沒有故步自封,所作的改變相信是大家樂於看到的。

回應社會的需求,當然也是政府的責任。香港市區常有人車爭路的情況,行人天橋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除附設電動扶梯外, 有些天橋還設有升降機,方便坐輪椅和有需要的人,實在是相關部門的德政。

可惜,有些政府部門仍只停留在提供基本所需。於是,當新加坡人安居於政府組屋時,我們卻倒退到租住「劏房」;當日本已讓長者更有尊嚴和人性化地安享晚年時,香港某些老人集中的地區, 連給長者上門送飯的服務,也要輪候多時。

我在「香港抉擇成長營」CHOICE WEEKEND任義工多年, 這是個幫助年輕人認識自我的信徒善會,由於是國際組織,週末營的內容以至運作細節也有特定的規範。鑑於部份規範並不符合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和節奏,所以在引進香港時,我們大膽地作了相應的修訂。經過多年的實踐,這些修訂逐漸得到其他東亞區屬會的認同,因為確實令參加者受益。今年,我們嘗試擴大服務對象,除在職青年外,也讓香港的高中學生參加。這雖有點違反章則,但為回應社會所需,令團體保持活力,與時並進,實在不能再故步自封, 盼望這也合乎上主的旨意。

初期教會接受耶穌的使命,「因他的名向萬邦宣講悔改」,基本上已否定猶太教的選民思想,而是向外邦人傳福音,走一條難以預測的路。過去的二千年,在聖神的帶領下,教會跨越了不同的時代考驗。文章見報時,不知道中梵就委任主教的安排是否已公布, 但我深信這是伯多祿繼承人經過深思熟慮,在聖神帶領下而走的一步,求上主繼續帶領中國教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