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心】教會的使命:一起祈禱

期數
3874
刊登日期
2018.05.18
作者
甘寶維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5 月 20 日 五旬節主日

「你申請去柬埔寨傳教?傳教是教會的使命,不是我批准不批准的問題,這是聖召的問題,如果你有這聖召,教會一定會派遣你去。我邀請你為這事祈禱, 我也與你一起祈禱。」

記得當我向楊鳴章主教提出申請去柬埔寨傳教的時候,主教用了以上類似的說話回應(是我記憶中大概的表述)。

這說話令我非常感動,「教會的使命」、「聖召」、「派遣」、「一起祈禱」,這些都是「傳教」的一些重要元素,為我最感動的就是「一起祈禱」這一句,主教不是單單邀請我自己去祈禱辨別這聖召,而是他也與我一起祈禱,可見這聖召,不只是我個人的聖召那麼簡單,也是香港教區的聖召,是教會的使命。正如主教在派遣我到柬埔寨傳教的禮儀中提到: 「對香港教區來說,我們因為可以向外地派遣傳教士而感到欣慰,雖然香港教區本身對司鐸的需求仍然很大,不過,為了可以幫助更有需要的人,我們願意在這方面做一些克己、犧牲。」

這教會使命, 這聖召,除了楊主教和我要經過祈禱去辨別外,還有柬埔寨磅湛監牧區的主教也要祈禱辨別。記得去年五月收到楊主教的消息,教區接受我的申請,會派遣我到柬埔寨三年傳教,怎料,當我透過巴黎外方傳教會的龐樂培神父與柬埔寨磅湛的主教Antony聯絡的時候,主教的回覆卻是不太想,因為他認為只得三年,時間實在太短,因為學語言最少一年,接著一年實習,最後只得一年才正式服務,他反問為何我不返回非洲傳教?因我已經學了當的語言。我回覆他因為非洲坦桑尼亞已有超過三成人是天主教徒,每個教區都有本地的主教,亦有派遣傳教士, 所以我沒有選揀返回非洲。至於柬埔寨的天主教徒只有百份之零點一, 絕對需要更多的傳教士,我告訴他, 雖然只得三年時間,學語言的確不容易,但臨在與同行的見證更重要, 我要求飛往柬埔寨與他面談,於是去年七月我便與他在柬埔寨見面了。

我與這位主教雖然見過面,但只是打招呼從來沒有正式傾談,他是一位印度人,屬巴黎外方傳教會,這次與他見面好像與一位大師見面一樣:晚飯後,他告訴我有為此事祈禱,接著邀請我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他聽完之後,只是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年紀多大?」,接著便說他今天很累了,不如大家都靜下去祈禱,明早再分享吧 !於是我便回房靜靜的等待和祈禱,到了翌日早上,彌撒後、早餐後、待他完成一個小會議後,他便來找我,告訴我, 他們歡迎我來,然後分享了他的一些想法,請我不要太緊張逗留的時間是否三年,先來好好學習語言,如果適應便繼續,如果不能,就不用勉強。就這樣, 過了一段日子,他便正式寫信給楊主教接受我來柬埔寨服務了。

其實,要履行「教會的使命」、「一起祈禱」是非常重要,是教會的生命力的泉源,也是一個最有力的表達。所有神父、修女、修士,很多的教友每日都參與彌撒、念日課經,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和時間一起祈禱,這樣教會的使命才能繼續發展。正如我選擇到柬埔寨傳教,教會內很多人為我祈禱,我的父母雖然不捨,但他們也交托給上主每日為我祈禱呢。

談到「教會的使命」、「一起祈禱」,在我身處的磅湛教區的教區中心,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每天午飯後,神父和職員們都一起祈禱, 約十至十五分鐘,在這裡,我在想我們香港教區機構的同事們,有沒有想過每日都安排一起祈禱的時間呢?為更有效履行「教會的使命」,除了在聖堂外,我們在家裡、在團體裡、在工作的地方,可否安排到每日或定期「一起祈禱」的時間呢? 

•再續傳教心——系列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