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

期數
3874
刊登日期
2018.05.18
作者
陳倩盈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5 月 20 日 五旬節主日

二○○四至二○一二年我在肯雅任教期間畢業的學生,大多已投入社會工作,當日年少無知的他╱她們, 今天飽經世故,長大成人,跟他╱她們重逢,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L a w r e n c e已在學校任職會計多年, 當年矮小寡言的他, 如今身高差不多有六呎,說話亦圓滑多了;Marion亦在學校工作,負責校友的跟進工作,她在二○○六年曾到香港參加亞洲青年節,一向有主見的她,不時與我分享在學校該如何處世待人;Asenji是主任級教師,一向名列前茅的他,現在成為我的上級,可算是青出於藍。

我在學校的籌款晚宴上,重遇說話誇張的Edwin,如今一副老成持重樣子,代表校友致辭,歡迎我回校任教,然後衝口而出,問台下的校友, 是否仍記得當年我的中國人口音⋯⋯ 當晚與出席的校友重聚,他們爭著與我握手,雖然已為人父或人母,仍稱我為Madam Chan(Madam是學生對女教師的尊稱),看著他們臉上歲月的痕跡,不禁慨嘆時光飛逝,慶幸我存留在他們青蔥歲月的記憶中。

學校的學生來自Kibera貧民區, 畢業後,校方會繼續跟進,讓他們入讀大專院校,完成一個文憑或學位課程,但缺乏人脈及家底的學生,難以在內羅畢找到一份安穩的正職工作。為求家人及自己溫飽,只有營營役役地每天為生活拚搏,有的擺地攤、有的當雜工,為五公斤Uga(東非主要食糧)折腰。

學生大多數不是出類拔萃的人, 然而,在不足及有限之中,各人仍樂意支持母校的教育工作;去年,眾人合資買文具,分送給參加公開試的中四學生;也許,他╱她們的奉獻,只是相當於窮寡婦的幾分錢,但我相信在天主眼中,已是一種出類拔萃的表現! 

•作者為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成員,現於肯雅服務

•雙城記系列之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