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墮胎公投談維護生命
國民主要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再次震動教會。在二○一五年,愛爾蘭成為全球首個透過公投通過「同性婚姻」法案的國家。這一回它又透過另一次公投,在今年五月二十日通過墮胎法案。墮胎公投是關於廢除《憲法第八修正案》,原本的法例旨在保護「未出生嬰孩」,並適當考慮到母親的生命也享有同等權利。
我們應否關心這次的愛爾蘭公投?是的,我們應該關注此事。墮胎公投以及「同性婚姻」公投,都顯示出這國家在社會態度方面的轉變,也令人關注到各地的轉變。
的確,全球的社會價值觀正在轉變,香港也不例外。就墮胎而論,醫療工作者如果擔心胎兒的發育出現任何異常情況,有機會率先建議墮胎; 即使在教會內,也有不少人認為終止非意願懷孕不過是醫療行為而已。
那麼, 天主教徒應當如何回應這些轉變中的價值觀和優次?教會應否順應民意,為世界上不斷變化的價值觀去作出改變?可是,若不全面考慮社會公義原則,卻只執著於狹義的「維護生命」,也會出現危險。教宗方濟各在最近發表的《你們歡喜踴躍吧》宗座勸諭中提及如何成聖時,指出某些富有國家的天主教團體出現相關趨勢。他們熱切地反對墮胎,卻同時反對協助移民的法例。
福音價值從來都不是主流價值。教會與別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於肩負起先知使命, 敢於提出異議。教會不擔心失去主流支持,因為其初衷乃「是其是、非其非」。我們需要個能回應時代徵兆的教會,而不是個居高臨下的教會;我們需要個能夠超越數字、放遠目光,辨別到重要議題的教會。教會不求順應世界潮流。
《你們歡喜踴躍吧》把保護胎兒和爭取社會公義置於同等地位。教宗寫道:「比如,對於尚未出生的無辜嬰孩,我們維護他們的態度必須清晰堅定、誠懇熱心,因為這關係到一個人類生命的尊嚴;這尊嚴是永遠神聖的,並要求我們愛護每一個人,不論他或她處於哪一個發展階段。」
勸諭指出,所有生命都是神聖的,無論是窮人、無依無靠的人、被遺棄的人和基層人士、脆弱無助的病人、受「安樂死」威脅的長者、人口販賣受害者、受新形式奴役的人,以及受各種方式排斥的人。
維護生命即陪伴那些生命受到有形及無形暴力威脅的人,以及那些因為經濟匱乏、無家可歸、在社會邊緣而窮困潦倒的人。基督徒如果一方面為未出生的嬰孩大聲疾呼,另一方面卻漠視社會上的哭泣聲,那就未免陷於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