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耶穌真正的親屬

期數
3877
刊登日期
2018.06.08
作者
左旭華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6 月 10 日 常年期第十主日

常年期第十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創三 9﹣15   ∣   答唱:詠 130   ∣   讀經二:格後四 13﹣五 1   ∣   福音:谷三 20﹣35


 

馬爾谷福音的耶穌形象是一位受苦的僕人,與若望福音的耶穌形象剛好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馬爾谷福音裡,耶穌極少為自己祈求或爭取甚麼;在不斷地遭受到宗教領袖、群眾、門徒以至親屬的批評與離棄後,耶穌最終孤單地在十字架上全然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祂在地上傳教生活時,以宣講、醫治和驅魔的大能來表述自己;然而祂卻常以一種謙遜的態度來期待人們對祂的回應。祂對我們的愛,容納被我們誤解祂的空間,同時也容讓我們產生背叛祂的可能。在本主日福音裡, 作者透過兩段關於不同人士對耶穌產生的錯誤判斷中,藉此向讀者指出恰當和應有的理解,到最後再一次將馬爾谷福音的一個重要主題:「耶穌是誰?」變成了一個向讀者的提問:「你們選擇將自己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一個家裡(谷三20 ),這家極有可能就是西滿和安德肋在葛法翁的家(谷一29 )。耶穌雖然謙遜地隱退到這個地方,卻仍未能阻止到祂的跟隨者和敵對者對祂的追蹤。

經文裡,除了耶穌的門徒以外,有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師和耶穌的親屬。那些經師們質疑耶穌,並挑戰耶穌所宣講的信息;而耶穌的親屬所關注的,是家族的名譽而非真正耶穌本人。

按情理,這兩組人應該對耶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奇怪的是,他們都對耶穌的真正身分視而不見! 

經師們認為耶穌之所以有大能大力施行奇事,是仗賴與撒殫的關係和魔王的勢力。記述中的爭執情況,相信不單只是發生在耶穌時代,可能也反映出往後猶太會堂對初期教會的指控。耶穌在回應他們時, 曾使用了三次「若……不能存立」(谷三24 - 26 )來指出, 無論是撒殫、家庭或國家,一旦自相矛盾與攻擊,最終必遭到失敗和瓦解的結果。

至於福音中提及那「永遠不得赦免」(谷三29 )的罪, 弟兄姊妹們常常懷著一種戰兢的心情想了解它究竟是甚麼? 事實上,經文的重點並不是要鼓勵我們定義這種罪或判斷誰人犯上了這樣的罪。其記載的用意,是指出不得赦免,是因為人拒絕了由天主派來施行醫治和赦罪的那位。唯有那些經過深思熟慮,仍頑強地抗拒天主在耶穌身上所成就的救恩計劃,這人才永遠不得赦免;相反地,我們卻忽略了在同一段聖經中,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的一切罪惡,連所說的任何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谷三28 )。可見耶穌基督的福音,是要拯救世上一切的人。

另一方面, 耶穌的一些親屬不認同耶穌的言行,說: 「祂瘋了!」(谷三21 )原因是他們覺得耶穌的生活行事, 與一般人的習慣有很大差異。

事實上,耶穌在每日生活裡所環繞著的中心是「奉行天主的旨意」(谷三35 )。誰是耶穌真正的親屬?就是那些願意切實奉行天主旨意的人。這不是要求我們去否定和地上親人之間的關係;而相反地, 因著我們在奉行天主旨意的同時,可達致加強和維繫我們與親人彼此的關係。

聖母瑪利亞之所以成為天主之母——耶穌基督的母親, 這與她願意奉行天主的旨意是不可分割的。她運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願意接受天主的邀請,迎接天主子在她之內,展開天主的救贖計劃。從此,但凡願意奉行天主旨意的,就成了耶穌的親屬。

聖母瑪利亞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也彼此成為耶穌的兄弟姊妹!從初期教會直到今日,我們福傳的基礎就是:天主已作出許諾與邀請,凡願意回應和實行的,就是耶穌真正的親屬。

•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