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寓居

期數
3878
刊登日期
2018.06.15
作者
何淑娟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6 月 17 日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香港人為住屋煩惱,現今想擁有自己的蝸居談何容易,為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無法實現的夢想。打工仔每月辛苦賺來的收入分配到供樓或租金的開支上之後, 為很多人剩餘的可能已不太多,會否足夠其他必須開支也成問題,唯有樣樣精打細算,而希望有點積蓄也好像變得較難實現,無奈地付出高昂的金錢換來的居住環境和面積又可會是稱心滿意呢? 

記得多年前有一個電視廣告的內容,其中一句對白如下:「你屋企無我屋企咁大啩!」說這話的長者是一位長期露宿者,以天為被,以地為床。這話令我反省良多——天大地大,其實我的居所在哪裡?就限制在四壁之內嗎?那麼我比這位露宿者是否更可憐?在瑪竇福音中,耶穌曾回應想跟隨祂的人說過:「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瑪八20 )那麼,我這個願意跟隨主的人又如何?已經不用露宿街頭,被風吹雨打,實該感恩了。想到這兒,我反省到我日常生活中所關心專注的事物,常令我憂心掛念的大多都是現世的人和事, 是看得見的,但卻都不會是永恆的,包括自己的性命,身邊的人和事都會成為歷史的一部份。是!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聖保祿宗徒曾教導我們說: 「我們所注目的,不是那看得見的,而是那看不見的;那看得見的,原是暫時的;那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這地上帳棚式的寓所,拆毀了, 我們必由天主,獲得一所房舍,一所非人手所造,而是永遠在天上的寓所。」(格後四18 —五1) 

多麽渴望可以置身於這非人手所造,永遠在天上的,永遠與主寓居在一起的住所。讓我們努力天天調較,把心神注意力多多放在那看不見的。最近,我也在學習多些以一份平心去生活,調較平衡重視世物的態度。求主助佑,祈願我所想所做的,一切最終皆能達致光榮、讚美、崇敬、事奉我們的創造主。縱使肉身仍活在世間,心神卻繫於天上的事,專注於跟天主的關係。當目標定位清晰,享受活在自由境界中,活在地上也可以是活在與主寓居,那見不到的境界中。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