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是我的祭壇, 生活是我的祭獻」
「大地是我的祭壇,生活是我的祭獻。」這是一位朋友引述某位神父說的話,正好道出了《在世界祭台上的彌撒》(圖)這書所帶出的信息。
作者德日進神父是一位耶穌會會士,他既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古生物學家,對中國古生物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對進化、自然界、宇宙、物質與精神等,都有突破性的見解, 他的言論觀點甚至為當時教會所難以接受。
基於他的考古工作,他需要長期待在天高地闊的沙漠或草原中, 又基於他司鐸的身份,他需要每天在如此環境下獻上彌撒,這使他對個人生活、自然界和精神界等,均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綜合的感悟。因此,本書並不是一本講述彌撒禮儀的書,更貼切的說是他以散文詩的方式,並以彌撒中的五個步驟,訴說他對宇宙大地和彌撒本質更闊, 更深層次探討的成果。
在大草原上,神父沒有餅酒和祭台,然而他要超越這些象徵,以整個大地為祭台;又把天地萬物作為呈獻給天主的聖餅。然後神父呼求聖神祝聖整個大地,以「火」表示創造者的力量,燃亮宇宙萬物。這力量充滿在各受造物之間,甚至在原子之中。當聖神聖化獻品(大地),亦即是這「火」投入整個世界後,使萬物(超越所有界別和元素)都成為基督真實的身體。
神父有這樣的體會,是因為他意識到世界萬物皆相互依存,而且「懸於同一個真實的中心,共同接受一種真正的生命,最終得到實在性和統一性」。
德日進神父藉文字擴闊了我們不只對彌撒,更是對天地人及信仰的視野和幅度。這對今天的「生態年代」尤其重要。近年全球暖化、天災、生物多樣性消失等報導不絕於耳,其中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和天地萬物的關係日漸疏離所致。我們透過彌撒中與萬物合一共融,一同光榮讚美天主,領受出自大地的產物(被祝聖後成為聖體聖血),從新認識天主愛的創造與我們的關係,再從生活中把這份愛實踐出來, 這樣對我們的信仰及環境應有莫大的幫助, 想必也是天主所喜悅的「奉獻」。
我認為如能在郊野外或公園等地方,一邊細味此散文詩,一邊以五官觀察、感受正身處的大自然,再多加一點感性的想像力, 當有助我們獲得對本書內容有更真切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