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年青「長老」看青年年
經常聽到這句話:「你仲後生,唔明㗎喇,等你多D經驗就自然會知㗎喇。」或許很多人認為是常理,我卻對之感到「遺憾」,其背後看法之無禮與無理,與以下句子無異:「你老喇,講你都唔明㗎喇,算啦。」
青年年,正是打破一些謬誤的好時機,不為隱忍多時而吐氣揚眉,只為獲致一份難能可貴的真誠。沒有謙下的溝通,「共融」成了空洞的口號,供一小撮人用以排除不合己意的人或事。作為一位年輕神父(「長老」),筆者此說或予人「發牢騷」之感。可以一聽另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司祭之言:「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瑪十一25;十八10)這種缺乏溝通的情況,可以出現於父母子女之間、師生之間、上司下屬之間、堂區內等,上一代不重視下一代的看法,下一代就會失去與上一代溝通的意欲。很多時候,缺乏溝通是驕傲的表現,因為不願聆聽的背後,顯示了不願改變、不願自謙自下的心態,這是缺乏愛德的表現;而這種不願溝通和不願改變會在不經意間,透過「代溝」遺傳至下一代,致使每一個年齡層的人,只慣於與年紀相近的人接觸。青年確有青年的自傲,有時不願聆聽長輩的意見,有時會因衝動而犯錯,有時輕視權威。正因如此,成人透過真誠的溝通,將為他們建立難能可貴的榜樣;相反,裝模作樣的聆聽,及依然故我的態度,只會令這些「小子」反感。
的確,年輕人缺乏經驗;可是,將智慧與經驗畫上等號,亦是缺乏智慧和經驗的表現。智慧並非不能由經驗累積,但非唯一途徑,且非主要途徑。聖詠告訴我們:「我比所有的教師更聰明,因為我常默想你的法令。我比年老的人更有智慧,因為我恪守你的律例。」(詠一一九(一一八):99-100)由此可見,不論在任何團體內,而特別在教會團體內,真誠的溝通源自我們擁有同一的真理。真理是我們願意開放自己、跨越自己、在各人身上看到天主恩寵大能的泉源,因為耶穌是真理。(若十四6)溝通在於真誠,真誠在於謙遜。
如此看來,一個人是否成熟,與年齡無關,而要看這人是否屬於天主,是否愛天主,是否履行天主的誡命。因此,不論你是否年輕,都讓我們在這青年年,一起在天主內成長吧!如主教所言,青年年並非專屬青年的一年,而是每人都努力捨棄自己的一年。不要忘記,沒有深入的溝通,而單憑人的年齡斷定其內涵,可說是某種歧視,是一種錯誤的判斷,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中常提醒人避免的。
讓我們正視並滿足青年合理的需要,同時常準備好以謙遜和愛德履行長輩的責任,提醒該提醒的,阻止該阻止的;更要避免輕視我們的青年,將信仰「低俗化」,只會阻礙他們認識天主的真面目,且製造出一批又一批,不能背起十字架的表面信徒。因為,真誠的溝通只是方法,為幫助男女老幼達致同一的目的、也是天主子女唯一的目的——背起各自的十字架,跟隨死得徹底的主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