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回歸二十一周年

期數
3880
刊登日期
2018.06.29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7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二十一周年。

為不少人近日的社會氣氛顯得鬱悶。長久以來的居住問題、近期接連揭發的建築工程醜聞,而安老服務和退休保障議題討論多年,卻沒有改善良策。

輿論亦擔心昔日信誓旦旦的一國兩制會否變成空話?令香港社會在中央規劃下急速抹去原有的核心價值和城市面貌。

過去十多年來,不少市民都在七一上街和平遊行,以反映他們對政府施政的期望。但近日有輿論指要取締七一遊行,因為遊行違法違憲。這類批評無疑忽視了香港政府過去的標準,更與大部份香港人價值觀相異:即使不同意遊行請願,大可不參與,卻不用上綱上線以求壓下和平請願。

遊行請願是國際人權公約所肯定的公民權利,若然要取締它,無疑會再次觸動香港人的情緒,令人擔心這是否要除去市民所享有的自由和權利? 

近期多間機構先後發表調查,題目和結果都值得關心香港前景的人留意,特別是當政者。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五月底發表「市民對香港特色與價值觀感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市民認為香港最具價值的特色,是「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和「法治╱司法制度╱司法獨立╱法律」。而同於五月底發表的信任及信心指標調查,受訪者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下降,更是二○一四年九月以來新低。

調查反映社會氣氛低沉,而青年又如何?長年關注青年工作的突破機構,六月中發表「青少年政見與價值觀」研究結果,發現半數受訪大專生屬「溫和本土派」,支持本土優先及港人高度自治;另外,七成六受訪者追求非物質滿足。研究亦指出,逾六成受訪者認同透過法律實踐公義。

意大利年輕記者萊翁奇尼(Thomas Leoncini)最近把他多次訪問教宗方濟各的內容結集成新書《天主是青年》,當中提到的社會問題,值得成年人反省。萊翁奇尼談及青年處境時說:「青年顯然生長在一個拔除他們根基的社會裡;這社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同時又利用他們對市場的影響力,然後放任他們自生自滅。……成年人應該自問,他們正在創造怎樣的世界給青年。」

可見各地處境雖然不同,但青年卻面對著某些相同的問題。昔日一國兩制標榜「五十年不變」,至今餘下二十九年,當年見證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一九八四年)或香港回歸中國(一九九七年)的一代,如今已是中老年一輩;至於身體力行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青年近年起了關鍵作用。

對於幫助青年發揮關社精神,新發行中譯本的《天主教青年社會訓導》(DOCAT)無疑是好工具。教宗方濟各在書中序言說: 「在這時代中,基督徒若不是改革者,就不算基督徒。」他邀請每位基督徒積極參與社會——特別是青年,為建設正義而奮鬥。

七一回歸周年,人們愛香港,所以才願意表達訴求,期望施政能符合公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