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動態信仰-ing「現在進行式」
福音記載耶穌「在本鄉不受尊敬」。我家是公教家庭,連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教友成員, 我當然歡迎耶穌來我家,且希望祂視我家為祂的「家鄉」。但耶穌在我家是否「很受尊敬」,倒是我要反省的題目。
家人、朋友中,都有已領洗的卻不再上聖堂。我不認為他們是對耶穌「起了反感」,只是未有真正與這位「木匠」建立關係。他們中,有為子女入學而預先舖排領洗的家長,得到五分「宗教分」後, 成功入讀心儀的天主教學校,達到目的, 用完即棄。誰知信仰之恩是百倍的「五分」。有遭逢挫折的,覺得天主沒有聆聽自己的祈求,不幫自己,或幫不了,惟有自己咬緊牙關撐下去,誰知上主一直同行卻不自覺。亦有生活平淡安穩的,不認為生活需要甚麼額外的「點綴」,信仰不外乎一點裝飾,問心無愧,做個「好人」根本毋需宗教信仰。
我在說自己的家人、朋友,其實多多少少也有自己的寫照。我來自公教家庭,在教會機構工作多年,曾參加善會,參與堂區工作,抽時間做點服務, 工餘又在教會內進修,每週上聖堂…… 習慣又習慣,對耶穌的教訓,以至祂在我身上的作為,毫不「驚訝」。又因自己的「無信」,以至耶穌不能行甚麼奇能。教宗方濟各曾勸勉「沙發上的青年」,別安逸於現況;又跟平信徒說, 不要以為做個「主日教友」就足夠,卻要在日常生活中「成聖」。
公教進行
我未有幸見過家姑,她的玫瑰念珠及《我的主日彌撒經書》(吳經熊譯) 卻傳到我手裡。那本已發黃的經書,每翻一頁,就鬆脫一頁。這幾天再翻看這本經書時,赫然發現最後一頁有個名為「公教進行」的主題,(起初我還以為是相關公教出版及書舍的詞彙!)細看之下,才知道原來「公教進行」是指「……教友該推動公教進行事業……每週望完彌撒後,要重發領洗之誓願,做一個忠實信徒和公教的生力軍」。最後,還有〈公教進行祝文〉,是一篇禱詞,請求耶穌施以仁慈之恩,「俾能藉愛主之心,奉行救助靈魂之工作」。
我常以為家人、朋友的情況是他們的事,現在反省到原來是自己的事,是自己未有作好「忠實信徒」的見證。信仰方面,以往我較著重較靜態的禮儀、服務,忽略了見證、傳教,現在了解到信仰更是行動,是動態的神修。此外, 我又以為「成聖」是「將來式」,現在了解到「公教進行事業」原來是「現在進行式」,是每週要做的事,要不斷做,常常都在「進行中」,永遠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