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先知的蒙召

期數
3882
刊登日期
2018.07.13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7 月 15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先知的蒙召,總會遇上困難,甚至起初也有些不情願的。但是由於感受到天主大愛的催迫,他們不理別人怎麼評說,後果如何,毅然踏出了一步,這就使一切變得不同。

梅瑟被召喚往見埃及法郎時,他對上主說:「我不是個有口才的人,以前不是,以後也不會是,我原是個笨口結舌的人。」(出四10 )依撒意亞受到召叫時也曾驚呼:「我有禍了,我完了,因為我是個唇舌不潔的人,住在唇舌不潔的人民中間,竟親眼看到了君王——萬軍的上主!」(依六5)所以,今天的第一篇讀經,提及亞毛斯先知被阿瑪責雅司祭驅逐時,他那種無奈的辯解是可理喻的:他寧願生活在基層, 像以往一樣,做個修樹、放羊的卑微人。(亞七14 )可是,很重要的一點,所有的先知,都沒有拂袖而去,放棄上主的召叫。

這是教會的特質,不管甚麼時代、任何環境,在面對困難和十字架時,都不能放棄福音傳揚的責任,儘管因此可能會有更多犧牲, 但是教會仍然堅持信靠、包容及在愛德中守護合一。因為教會所爭取的,並不是政治上的特權,而是本著謙卑和希望,承擔主的託付,盡一切可能,尋求傳揚福音的權利和自由。二千多年以來,教會在那一個政權中沒有受過屈辱和犧牲?其中自然也包括許多自命是虔敬信仰基督的國家。談判所得的協議,常是不完美的居多,但一切都是在進展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建築出來。方濟各教宗在他的通諭《福音的喜樂》222-234段中曾提到:時間闊於空間、合一勝於衝突、現實重於觀念、整體大於部分, 也可以作如是觀。

今天的福音,《馬爾谷》記述了耶穌召集十二門徒,派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宣講福音,大概因為路途廣遠,所以要帶棍杖和穿鞋,其他甚麼都不要帶,更不要從一家搬到另一家。傳福音本來就會遇上艱苦旅程;但是我們蒙受召選,非為我們一己的舒適和愜意,而是為了建設教會,使眾人都能分霑主的慈恩, 你會推卸責任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