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醫治新角度
今年六月參加了婚委會為義工舉辦的心靈醫治工作坊,講者是美國耶穌會林瑪竇神父(Fr Matthew Linn),對自己固有對心靈醫治的看法有很大轉變。
林神父原本是醫院的駐院神父、治療師及避靜神師,在一九七四年與弟弟林丹尼斯(Dennis Linn)合著的第一本書《治癒記憶》引起廣大迴響,於是全力投入醫療牧靈工作,先後到四十多國,展開「治癒生命創傷」工作坊。
現在他們著有二十三本有關心靈醫治的書,其中有六本被翻譯成中文。在《治癒生命的創傷》一書中,提到不少身、心、靈被治愈的個案,包括右眼失明的雅妮絲,在治療時被父親拋棄的傷痛記憶、見到隱藏的恩賜後,短短七天,失明的右眼奇跡地重見光明!
在未參加工作坊前,總覺得心靈醫治和神恩復興運動扯上關係(只是我個人感覺而已),要很「激動」、「大聲禱告」,甚至倒在地上,但林神父剛剛相反,所用的那種方式,是很「溫柔、平和」,完全不「激」,因為內在醫治是以天主的愛和能力為基礎,給受傷的記憶注入嶄新的精神而帶來改變,幫助我們解除心靈的負擔和桎梏,克服焦慮、恐懼、憤怒和罪惡感等情緒,找到內在的平安和喜樂。神父汲取了醫學、靈修、精神病學上的寶貴意見,以「臨終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為框架,並輔以自己的真實經歷,說明生命中的重大創傷,也能轉化為情緒、心理、乃至靈性的療愈機會。其實自己在工作坊中也親身「經歷」了上主的醫治。
話說在工作坊數天前,晚上和太太與身處外地讀書的兒子通電話,當中大家的不同意見使作為父母的,尤其是我覺得無奈,但又不想在電話中詳細攤開討論,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反彈,所以只好將這份感覺收回心中,不知怎樣處理。
在數日後的工作坊中,林神父邀請我們回憶生命中一個愛與被愛的經驗,「突然」在惱海中出現了兒子廿多年前出生的情景,在醫院裡第一次見到兒子的那份感動,在祈禱中,感謝天主使我成為一位父親,縱然在兒子的成長中並不稱職,但我也要接納自己的不足,父子關係中大大小小的傷痛,並不能與成為他的爸爸那份感恩相比,我會努力學習與兒子更好的相處,多聆聽和明白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