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傳人土地講座論者呼籲解決劏房問題
(本報訊)「天主教綠識傳人」七至八月舉行五場有關「土地大辯論」講座,八月十三日探討劏房與住屋問題。有講者認為此問題嚴峻,建議政府盡快加建公屋,同時須關注基層劏房租戶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
第四場講座假黃大仙聖雲先小堂舉行,講者之一、明愛社區發展服務項目主管李紹勤分析劏房與住屋問題。他羅列應有的適切住屋條件,並呼籲當局重定租金管制及續租權的保障,以提供穩定居所;同時應擴大興建公屋比例,協助基層人士。
明愛李紹勤:全港約二十萬劏房居民
李紹勤引述二○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稱,全港約有二萬七千多個單位分間成九萬二千多個劏房,估計住了約有二十多萬人;而輪候公屋平均要等候五點三年。
李指基層住戶長期面對被迫遷或加租的壓力,長期生活在狹小空間,承受噪音、潮濕、空氣不流通等問題,「擠迫的居住環境缺乏私隱、活動及學習空間,容易產生情緒壓力,甚或容易發生家庭衝突」。
「公屋可作為基層人士的穩定居所,政府應擴大公屋比例,使更多基層人士入住。」李紹勤指政府應設有租金津貼,並設租金佔入息三成為上限;同時也要保障基層人士的租住權。
基層人士王靜怡與兒子住在劏房已五年,期間她一直輪候公屋,「長期住在無窗戶的環境,燈光昏暗,兒子也沒有地方做功課,住屋環境惡劣,情緒也受影響」。
胡頌恆神父住劏房 體會基層鄰里困難
過去九年住在油蔴地廟街劏房單位的獻主會胡頌恆神父(John Wotherspoon)分享說,他深刻體會基層租戶面對的困難。他的房間只有一張上下格床,一張摺枱及電腦枱等簡單傢具,上格床擺放雜物及衣服,每天他只用一盆水洗澡、洗衫及沖廁等。
胡神父說,這生活方式讓他更明白房屋問題,「我與窮人、露宿者、吸毒人士及更新人士成為鄰居,多年來看到不少劏房戶因加租被迫遷」。
去年胡神父為協助無家者和更新人士提供住宿地方,與信徒成立團體「MercyHK」,他希望教會能幫助無家者,例如由堂區組織教徒去組成小組,定期尋訪快餐店的「麥難民」,「成為朋友,聆聽他們的故事,為他們尋覓居所」。他希望藉著身體力行去喚起政府當局正視基層住屋需要。
此外,信仰探討中心主任鄭生來神父促請政府盡快建造大量公屋,關心基層人士的居住環境以至生態環境問題:「住屋是人最基本的權利,居住環境理想與否,影響人的身心靈需要,然而現時不少基層家庭缺乏基本的住屋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