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主耶穌,來吧!」

期數
3890
刊登日期
2018.09.0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9 月 09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賓夕凡尼亞州大陪審團的報告,震撼了整個教會, 事件並非由此一報告而起, 波士頓羅樞機在本世紀初早已揭開了序幕,災難性的後果大概也不會短期內受控。聽說許多神職人員在大庭廣眾中受陌生人辱罵,引發更多理由教神父不要再穿制服戴白領,T恤短褲安全多了,怎不令人氣結。

教會時常都是一個罪人團體, 我絕不同意全球四十多萬神職人員,失足、傷害了青少年的,只是少數這一種相對主義說法。一個肢體折斷了,全身都無法硬朗地頂天立地。但誰也不能否認,整個身體中仍有許多健康的肢體,總不成全部成了廢物。在黑暗中,我們仍看到一點希望 - 就是主在我們仍是罪人時,先為我們死了——吸引著我們繼續向前,在更新後還能茁壯成長。

今日福音中,記載耶穌治癒一個又聾又啞的人。耶穌不但給他覆手, 也帶他離開喧嘩、嘲笑的群眾,更把手指放進他的耳朵,用自己的唾沫抹那人的舌頭。主的每一項動作,對今日的我們而言,特別充滿教誨的意義。我們既要領受主的更新力量,更不要為喧嘩、衝擊、人的軟弱所窒礙。讓我們聆聽和銘記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教訓和工程, 儘管環境惡劣, 仍須以宣揚主的福音為己任, 否則我們永遠就是一個有耳不能聽、有口不能言的人。

為甚麼主行了奇蹟竟囑咐人不要宣傳?這事做得到嗎? 一個又聾又啞的人竟然開了耳朵, 能清楚地說話, 他自己就算能控制自我、保持緘默, 但他周遭的人也能這樣做嗎? 主明顯想人突破膚淺的表面果效,從而使人深入反省其中深層的意義,我們是怎樣跟從主的?過往半個世紀多以來, 或許因為我們缺少聖召,因此也有點來者不拒, 沒經嚴格的篩查, 讓許多根本不適合的「有志者」成了候選人, 促成了更多的「神職主義」。這是我們培育聖召的目的嗎? 

《依撒意亞》告訴心怯的人說:「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看,你們天主的報復已到,天主的報酬已到,祂要親自來拯救你們!」當我們幾乎連自信心都失掉時,我們或許要說:「阿們。主耶穌,你來吧!」(默二十二21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