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方濟會合辦講座探討方濟靈修與動物保育
期數
3891
刊登日期
2018.09.14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9 月 16 日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本報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與方濟會正義和平組等團體於九月二日假塔冷通心靈書舍舉辦對談會,邀請天主教修士與動物義工,分別從靈修與前線經驗,探討動物保育課題。
對談會上,方濟會伍維烈修士從教會傳統、聖經和方濟靈修分享,他指人應與萬物共存,而萬物也包括動物,人則需要靠助動物才能找到天主。
伍維烈:當個好管家
伍維烈修士引述聖經說,人要成為好的管家,「要明智而尊重主的計劃來使用萬物」。他指人是萬物的一部份,要懷著「微末心」去看顧動物和愛護大地:「讚美天主要以微末才能顯示天主的偉大。」
談到信徒如何愛護受造界時,他指可去多觀察動物,並從中發掘天主的臨在;同時要透過克苦方式,即改變生活習慣度簡樸生活;也要有先知性的行動,勇於指摘一些令動物無不必要受害的罪行。
上田莉棋:氣候變化動物受苦
另一分享嘉賓、上田莉棋去年前往非洲納米比亞、南非及馬拉威的動物保育中心當上動物義工,她說:「別以為遠在非洲與我們不相關,氣候變化影響深遠,當地農民面對乾旱地難以耕作,連年乾旱也令動物受苦。」
這位在香港成長的旅遊作家說,野生動物會因乾旱而走到農村尋找糧食,亦有大象找不到水源,而走進農村的儲水池飲水。
她說,過份消耗影響氣候暖化,整個地球也受苦。她又稱,人們應關愛所有動物,不論其外表、特性抑或是否屬於瀕危類別。
教徒陳潔綺帶同寄養在家的導盲幼犬參與講座,她對本報說,期望所有人也關心動物的需要,「因動物界也是大地的成員之一,也應關注動物的生活環境」。
另一參加者、曾擔任動物護理員的信徒楊德英說,照料動物的經驗促使她關注動物議題;她讚嘆天主有如是大地的設計師,例如企鵝的眼睛有一塊防水膜,使牠能在水中張開眼睛,這些天主精密的設計提醒她要愛護大地。
本地天主教團體九月舉辦多項環保活動,響應普世教會九月的「受造界時期」。(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