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耶穌,你是誰?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依五十 5﹣9 ∣ 答唱:詠 116 ∣ 讀經二:雅二 14﹣18 ∣ 福音:谷八 27﹣35
小學階段,我在基督教學校接受教育。五年級那年,學校為我們訂了一本《耶穌,你是誰》的小本,作為聖經科的教材。這個書名很特別,觸動了我的小小心靈。
我們接受基督信仰培育,領洗成為信徒,總能說幾句耶穌究竟是誰。問題是,口裡描述的耶穌夠清楚真實嗎?人們聽了,甚或自己說完,明白不明白耶穌究竟是誰?
耶穌要人認識祂
剛剛過去的幾個主日,我們重溫耶穌藉著增餅奇跡,向人解釋祂就是那天上食糧,祂為我們帶來永恆的生命。不過人聽了,仍是不信。
耶穌明白,世人即使是看過奇跡, 聽過祂的教導,他們仍然心硬,依然不信自己就是他們所期待的那一位。面對門徒、群眾的蒙混,耶穌選擇往外走, 這不是因為他害怕,只因祂必須要用多些時間,讓祂的門徒明白祂是誰,讓祂日後被釘死後,天國的事業因明白祂是誰的門徒,延續下去。
真正與耶穌相遇
耶穌往外走的過程中, 治好了那個客納罕婦人附魔的女兒,又醫治那個又聾又啞的人。門徒們看見了,於是耶穌問他們,究竟他們明白不明白自己是誰。
按照聖經學者的分析,今日的福音內容,是位處整部〈馬爾谷福音〉的中心位置,內容可以說是整個書卷中的高峰。
福音記述耶穌要向祂的門徒第一次預示自己的苦難。伯多祿的回應,即「你是默西亞」,真的讓耶穌安心。因為伯多祿長期與耶穌一起生活,與他有一次又一次的心靈觸碰,即耶穌召選他,要他成為漁人的漁夫;在驚濤駭浪中,耶穌給他們安慰;在他步行水面,險些沒頂時, 耶穌拯救了他⋯⋯。伯多祿藉他與耶穌一起的生活,尤其是在自己軟弱時,見證了天主的愛。
伯多祿的經驗告訴我們,唯有真正與耶穌有心靈的契合, 懷著信德去生活,我們才能真正明白耶穌是誰。值得我們反省:我們對主有多少真切的認識?我們是否有膽量,以我們的生活去為主作見證?
耶穌要門徒回答祂是誰,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或是顯示自己的才華,而是要他們,亦同時要求我們,去承載祂苦難的事實。當你願意承載這個事實,我們需要冒險。
真正的苦難
首先, 為個人而言, 當我們願意去默想自己的罪時,往往感覺自己不堪當,去承受耶穌這份愛情,就是甘願為我們死的事實。
另外,一旦你願意公開承認你是基督徒,當世俗價值與我們的信仰有衝突時,我們要有拒絕的勇氣,要有指正邪惡的決心和能耐。
耶穌提醒我們,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我們很多時,將十字架的意義,收窄為個人生活上的種種苦難、困難或挑戰。這個理解固然可以,但未免不足。
基督信仰不是用來處理個人問題。當我們的眼光,放在耶穌一生的職志上看,就是將天國帶到人間時,我們的十字架,就不能只是個人的苦難,而是整個基督徒團體,怎樣承受世界對我們的誤解、拒絕、迫害、惡評等。當我們面對衝擊時,作為基督徒,要怎樣堅定不移去活出我們的信仰,這就是背負十字架的操練。
總結
伯多祿說: 「主, 惟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若六68 ), 又說過:「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五8)。若望反省, 「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裏的獨生者,給我們敘述了。」(若一18 )。多默也曾驚嘆:「我主,我天主!」(若廿28 )。還有那個百夫長, 看到耶穌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 )
歷代的基督徒, 都是以自己的生命、個人與主觸碰,去體會耶穌是誰。那麼,你認識的主,會是誰?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