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路

期數
3892
刊登日期
2018.09.21
作者
黃錦文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9 月 23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智二 12, 17﹣21 ∣ 答唱:詠 54 ∣ 讀經二:雅三 16﹣四 3 ∣ 福音:谷九 30﹣37

仲夏的多倫多,天空水藍澄明,像天使的眼睛。

億萬年來,水的手指,在北美洲亙古的土地上, 雕刻了五大湖。然而,陸地仍不服輸, 負隅頑抗,在安大略湖中, 竭力保存零星的山頭,中心島(Centre Island)便是其一。

千億年過去,中心島被湖水圍困, 險被吞噬。為抗侵略,小島伸出無數小手,以臂彎包圍湖水。水陸之戰,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天主教信仰小團體發展中心團隊,從香港出發,飛越北極,踏著雲海,探索北美服務的路途。多倫多之旅,本來無路,一行十七人,在北美的原野上,沿途探索,無懼黑夜,靜待黎明。安大略湖的旭日,象徵主耶穌欣悅的面容。

沿著安大略湖畔漫步,灰藍色的湖水,喻意深不可測。中心島,島中湖。湖畔垂柳,天光雲影伴我行。一行十幾人,一步一腳印,足印串成小路, 芳草青翠,夾道相迎。

多倫多之旅,讓我對門徒的職務,有更深刻的體會,也不期然想起,二千年前主耶穌和門徒的陶成之旅。

馬爾谷福音記載主耶穌和門徒,從斐理伯凱撒肋亞起程,在顯聖容的山上停留,途經加里肋亞, 在葛法翁稍待,到達猶太境內和約旦河對岸,朝耶路撒冷進發,終於抵達耶里哥。整個旅程,可說是培育之旅,因為主耶穌藉三次預言自己的苦難、死亡、復活,幫助門徒明白自己的使命和升天後交付門徒的職務。可惜門徒的心,只停留在世間的權位,對十字架的奧義,自己未來的職務,懵然不知。

在斐理伯凱撒肋亞,主第一次預言自己的死亡和復活,說明作門徒的首要條件,是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救主。本主日福音記載,團體途經加里肋亞時,主第二次作相同的預言。抵達葛法翁時,主詢問門徒,在路上爭論甚麼?門徒默不作聲,因為完全不明耶穌預言的深意,同時害怕耶穌知道,各人曾經爭論誰最大。

主耶穌的教導,直接回應門徒的關注。門徒以為師傅是「偉大」的辣彼,擁有無人能及的威能, 是眾經師和辣彼之首。如果將來師傅不在,誰能取代其位置?當然,門徒將「偉大」等同能力和權位,所以彼此激烈爭論,為要作團體的首領。主耶穌卻抱起一個小孩,坐在門徒當中,講論與門徒截然相反的「偉大道理」。

主啟發他們,真正的偉大不在權位,而在謙卑的服務。因為誰想做眾人之首,就要做眾人之僕。最末的就是最大的。以權位定義的自我,只是人為建築的假我,並不真實。假我既不存在,當然無法參予主的死亡和復活。反之,謙遜服侍他人所實現的我,才是真我。既是真我,當然能參予救主的死亡、復活,偕同基督不斷逾越,在祂內回歸聖父。

信仰小團體發展中心,只有五年歷史,人「財」俱薄,大概是香港教區最微末的團體之一, 在多倫多教區,更籍籍無聞。我們兩手空空,只懷抱僕人的心志,大膽與彼岸的信友,分享作僕人領袖的經驗和心得,卻引起深刻的共鳴。團體藉著卑微的服務,盡心事主,得到眾人的接納,彼此建立真摯的友誼。

多倫多之行,教我們認識作領袖的真實意義, 乃是胸懷僕人的心思,謙恭事主,真誠愛人。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