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作及時的扶助

期數
3896
刊登日期
2018.10.19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0 月 21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門徒跟隨著耶穌,當主說到祂要被交付於司祭長和經師;他們要定祂的罪,要把祂交給外邦人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谷十33 — 34 ) 門徒竊竊私語,談論將來在主的光榮中,誰坐在祂的左右。

要跟隨基督,飲他的杯爵、受他所受的洗,說難不難。轟轟烈烈地為信仰作證而給槍斃了,或像越戰時, 許多僧侶給自己身上淋了汽油,洪的一聲就被火吞噬, 真的教人看著會發瘋。可是要在每天生活中,甘願接受考驗和試煉,願意包容和寬恕,這就不太容易了。

我絕不敢忘懷先賢的壯烈犧牲,我只是更想指出, 致命聖人們在捨生時,一定是無怨無尤的。他們怎能帶著滿腔恨毒,進入天國?他們彰顯了主耶穌的大愛: 「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廿三34 )正是這份大愛,促使我們也要謙卑悔改,歸向天主,讓我們在這充滿仇恨和敵意的世界中,活出忍耐、正義、對話及正直的美德,這比壯烈犧牲,不遑多讓。

教宗方濟各在《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導言中,特別邀請年輕人,認真了解教會的社會訓導:「我的夢想不僅是一群人坐在樹下討論。那的確不錯,但更請你們展開行動,整個年輕世代,為同一時代的人,成為活生生的社會訓導。」

今天的年輕人,許多都是滿腔熱誠,充滿幹勁的; 相對而言,年長的一輩,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因此歷練,累積了無數寶貴的經驗。沒有人忍見年輕的一代重蹈覆轍, 但我們更不願讓他們蹉跎歲月, 一事無成。畢竟我們的社會正在急速老化,我們怎樣交棒? 同樣, 我相信年輕人也不願意看着許多他們敬重的長者, 萎縮在昨日的成就中,就像讓依附在船艙底下的貝介,蠶蝕著我們的團體。我們必須懷著依持之心,走近對方,誠摰交談,聆聽, 「好能獲得仁慈, 找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希四 16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