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土地建大量公屋 ——教會團體不要受誤導
最近有人鼓吹填海,然後更近期也有巨星出來宣傳填海!
這種鼓吹和宣傳, 會否影響不太留意這問題的教友、修女和神父, 誤以為香港建屋地真的不足夠!
我和梁社旗希望在這篇文章澄清,指出香港是有足夠建屋的土地。我下一篇文章會解釋二○一八年過後,填海建造房屋,尤其在地球嚴重暖化和暴風雨如山竹發生的次數將會愈來愈多和愈來愈猛,破壞性愈來愈利害,是不適宜填海建屋的時代和環境!
我們今次會集中解釋香港是有足夠土地來建屋,而不必冒險使用填海的方法。
梁社旗與我們分享,大家在最近這幾年,也會聽到有人爭論說香港人的居住問題,是基於香港沒有土地。但是很多非政府組織做過研究,發覺香港並不是缺乏土地。
我們可以在五方面,看看在那些地方可以找到土地,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
第一是私人遊樂場用地。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就是粉嶺高球場。那裡佔地一百七十二公頃,相等於一個荃灣市中心,或是五十個牛頭角上村居住單位的面積。如果可以用這些私人遊樂場用地,是能夠解決一部份的居住問題。香港還有其他高球場,足以供粉嶺高球會的人使用。香港實際上不只有粉嶺高爾夫球場可收回,以興建大量的房屋。如果大家有到過跑馬地、銅鑼灣、尖沙咀、佐敦,亦會發覺有很多用地都是留給少數的權貴使用。如果我們可以用這些土地去興建公營房屋,肯定可以解決大部份的居住問題,同時可以為有關人士作出其他適當的的安排。
第二方面是棕地。大家如果到新界就會發覺,有很多地方被用作收車場、貨櫃場、回收場, 或是倉庫。棕地本來是好地,但因一些自私的人,改變了這些農地的用途,變成了很多不同行業的「發財」好地方。政府一直對他們都沒有管制,所以在新界有大批這樣的棕地被浪費了。如果政府可以回收部份的棕地,對解決香港的居住問題一定會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方面, 大家亦可能已留意到,有很多財團一直在收購農地。按一些非政府組織的統計,香港有一千公頃的土地,是在這些財團手上。他們囤積土地,造成土地短缺。本來這些土地可以用作發展公營房屋, 但他們把土地收起,等到地價升到高位後,才放到市場。所以如果政府可以用土地收回條例的話,那亦可以解決部份的房屋問題。但其中一些地可能還是要保留,不適合在有關環境建房屋,而可能應恢復做農地。
第四方面,大家也可以留意自己住所的附近,有很多政府空置用地, 用作停車場;或者一些空置的校舍, 十數年依舊空置著。還有一些政府聲稱是留待發展的用地,但是過了十年,二十年,仍是沒有發展;如果政府可以用這些地興建一些臨時房屋, 或是過渡性的房屋,亦可以解決部份劏房戶的困境。
第五方面,在新界有些地方是留給丁屋的發展。丁屋,意思是一些新界的原居民,十八歲以上的男丁,他們有權興建一座三層樓的樓宇,每層可有七百呎共二千多呎。大家試想想,政府留有九百公頃的地給這些新界的原居民去發展丁屋,但很多市民等了五年,十年都上不了公屋,而這些新界原居民卻有足夠的空間居住或是「發財」。
回看以上這五個關於土地的內容,均可以用作發展公營房屋,問題是政府是否有決心,或是管治的意志去推展。
以往英軍有些基本上空置的土地,只間中用作消遣。這些地是否可以申請使用作建屋的土地?
以上表明是有足夠土地, 建造房屋。我們希望教會內的教友、修女和神父清楚知道。如果堂區或教友團體有需要,我們可以對堂區或團體分享和解釋。我們已安排這兩年,可以到堂區或團體,分享和深入探討香港基層居住的需要和問題。下一星期我們會探討,為甚麼填海建屋,會是政府另一次的嚴重失策。
•作者為鄭生來神父和梁社旗╲ 天主教綠識傳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