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婦女有助教會 克服神職主義負面影響

期數
3896
刊登日期
2018.10.19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0 月 21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天亞社編譯)《十字架報》最近跟《羅馬觀察家報》主筆及歷史學家絲卡拉菲亞(Lucetta Scaraffia), 討論有關神職主義的問題

在這次接受《十字架報》塞內茲( Nicolas Senèze)的訪問中,絲卡拉菲亞認為,神職主義始於鐸職獨身制的出現,現正受到世俗化的挑戰;而世俗化已結束了神父的社會權威。

十字架報:教宗方濟各對「神職主義」的理解是甚麼?

答:神職主義是指,神職人員擁有的權力和權威是在教友之上,而教友對神職人員擁有一種服從思維。
更重要的是,它涉及一種教友必須服從和尊重神職人員的氛圍。從歷史上看, 獨身制在這方面的發展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這有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它意味著給那些處於家庭生活以外的男性提供了威信。
他們為了使自己獻身於學習和禱告,將自己與那些使他們遠離天主的日常問題保持著距離。

獨身如何使神職人員與眾不同? 

答:早於七世紀, 就有針對司鐸獨身的激烈辯論。當時,主教會議的結論認為,強制獨身可以是危險的,因為太少男性能夠度這樣的生活。
然而,獨身的要求,除了是基於對性慾的擔憂外, 還有經濟因素。
有家庭的神父面對想要把教會財產傳給子女的誘惑。
而且,難以區別教會和神父之間的財產,也會導致耗盡教會財產的風險。
因此,為了確保教會的獨立性,「額我略改革(The Gregorian Reform)」向神職人員施加了獨身制。不過, 此舉並非完全成功,在鄉村地區,許多神父繼續擁有家庭。
而主教大多甚少探訪他們的教區;而當這些擁有家庭的神父被舉報時,主教們有時也樂意接受金錢,以作為保持沉默的報酬。
以往,這事常在德國發生,這亦解釋了,為何路德從一開始就強烈抗議這種腐敗。
直到特倫多大公會議, 才在這領域實行真正的「零容忍」政策,致使主教們更頻密地探訪他們的教區。
然而,從那時起,神職的地位便以它跟其他教友的不同來界定。
這是天主教會神職主義化的關鍵。似乎,神職人員獲得了在教友之上的權威, 來換取他們的獨身。

是甚麼導致這模式崩潰?

答:社會的世俗化挑戰神職人員的社會權威。隨著教會被邊緣化,神職人員只能繼續對那些去聖堂的人行使權威,在十九世紀這些人主要是女性。
因此,世俗化伴隨教會的女性化。實際上,向女性施行這種權威是較容易的, 因為女性的教育程度較低, 而且她們本身已慣於在男性當權的家庭裡生活。
即使今天,我們仍然找到有女性幫助神父,並接受比神父的地位卑微。她們往往是年長的婦女,因為年輕女性已不再接受這一套。
另外, 戈謝(Marcel Gauchet)認為,父權制的衰落將導致教會的衰落,因為在他看來,教會是建基於父權制的。
性侵事件說明神職人員的弱點。弱勢群體,首先是婦女和兒童,是他們唯一可行使權威並侵犯的。

教會可否克服神職主義?

答:可以的,但只能在所有問題都與教友,特別是與女性討論的情況下。而且,問題要包括性的問題。
教會從未願意面對性革命,除了在神學層面,而從沒有在歷史或存在主義的層面出現過。
我感到遺憾的是,身體神學往往太忽略了人的現實,尤其是女性的性慾。

• 來源: 《十字架報國際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