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落紅與青泥

期數
3897
刊登日期
2018.10.26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0 月 28 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兒子在小二時考進演藝學院學小提琴,那時演藝成立不久,獨奏課讓學生自己挑老師。兒子挑的老師是茱莉亞出身,年紀不大卻琴技了得,在港樂弦樂手中坐的是一把相當吃重的交椅,教學生很熱誠,但脾氣不好,學生常給罵得狗血淋頭。有位小女生一上她的課便全身發抖,媽媽問怕甚麼?女孩說,「小白兔見了獅子,能不怕嗎?」那時學生們每個週六都在那兒上課一整天,校方鼓勵家長陪同,好讓小孩在家練琴時有人提點,由是我也陪著兒子學了十一年音樂。校方希望學生在進大學前把小提琴的經典曲目盡量學一遍,給深造打好根底,即使長大後不進音樂院,修養也可受用終生。看著這些小孩拉的都是獨奏會曲目,定期在鋼琴伴奏下演出居然頭頭是道,也服了老師嚴酷進迫的效力。後來和老師相熟了,成了朋友,老師說不敢生孩子:「我對學生都兇成這樣,若教的是兒女,不把小孩迫死才怪。」

兒子練琴愈來愈投入,幸虧華仁功課不多,他通常在小息時把家課做完,回家每天練琴四小時,功課居然能保持在全班前十名內。我發現,考入演藝學琴的小孩大多唸名校,都回家苦練,功課都不俗。這說明,小孩能承受的學業壓力其實可以很大,問題只是他是否喜歡?我們是否讓他自覺有能力去實現自我期許?世上沒有任何家庭和小孩是完美的,但讓小孩的人格能通過某些渠道充分發展,他便能塑造好自己。讓小孩有所用心,自能調動潛能。

但好景不常,三年後,兒子練琴時愈來愈力不從心。老師對我說,「這孩子不能再這樣拉下去了,我在他這般年紀時,也碰上了這難關,那時我哭著找系主任,問是否再能拉下去?系主任著我去找一位老師,結果他令我起死回生。這老師目前也在香港,若想見他,我可安排。」我帶著兒子去見老師的老師,他讓兒子拉了幾小節音樂,笑說:「小朋友,你找對人了。你的老師是我最好的學生之一,當年來找我時也是九歲。她出身音樂世家,這種學生通常都不易放過自己,大多會拚命苦練,但能吃苦的人一定心理緊張,一緊張便把琴挾死,肩膀不放鬆,兩臂和手腕便緊綳,壓迫著手指神經也扯緊,愈緊張便愈練不好,成了惡性循環,最後很可能弄至殘障。」我問該怎麼辦?他說:「我這輩子都在音樂學院任教,並非因琴拉得特好,而是特差。為何蠢材可教天才?是因為我是個失敗的小提琴家,從自家的失敗經驗裡找到方法,可讓有天分而又操之過急練出毛病來的學生有機會矯正。」

他讓兒子從持琴、持弓、換把等基本動作重新學起,每週則檢查練習的成效,訂出下週要練習的基本動作,就像體操教練一樣分析各種毛病的來由。由是老師的老師,就當了原來老師專教基本功的助教。後來老師的老師說, 他有位老師對於持弓的右手即控制音色工夫特別有心得,建議讓我們再多拜一位老師,於是三代老師便一起修理一個小男孩。幾年後,小孩終於克服了毛病,拉琴有如玉樹臨風,彷彿像擺弄一件玩具般自由。令人感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青泥更護花。人所扮演的角色, 是當初誰也想不到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