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立神父二三事
( 本報訊) 耶穌會魏志立神父(H a r o l d N a y l o r)離世,不少人撰文悼念神父,原來神父也曾寫下自已的故事(圖),回顧他的聖召和工作,以下是神父的幾個面向:
教學生涯:
魏神父一九六七年在九龍華仁書院執教,教授中三英文、生物和宗教科。魏神父說:「我並沒有想到,自此,我便一直在教書,教了三十九年。」他任教英文時集中會話訓練,上課只准用英文,要求學生閱讀英文書和寫作,「操練學生大聲講英文,令自己對語言有信心」。
魏神父每週安排一個下午讓學生走出校園, 給予學生寫作的靈感;又在教授倫理課時,與學生外訪,探討與環境和社會相關的議題。
他慶幸在華仁書院教書,給予教師自由的空間,影響他也重視每個學生的特性,照顧學生成長。
華仁貧童會
就在九華的第二年, 魏神父開始負責貧童會,至九四年,他形容這是「從天送來這個社區服務,讓我去幫助沒有機會上學的貧童,兒童多是住在木屋或天台。」
魏神父形容貧童會初期有如是為街童而設的夜校,當時約有一百二十名失學的男年青參與, 一週三晚在九華上課,教授中、英、數,並設有遊戲和活動,到晚上七時,每人有一碗麵吃。
一九七三年當局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所有兒童也有讀書機會,貧童會會童減少,貧童會改變服務方向,後來易名為「華仁兒童會」,附屬於「香港小童群益會」。
魏神父說過:「我的理想,是幫助貧窮的兒童,引導他們邁向未來。」
環保先鋒
早在七十年代魏神父已推動生態學,是長春社的創會成員之一.校內他成立了環保學會,同時在英文報章撰寫環保專欄,更曾參加一九七二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人類環境會議,這影響他更投入環保運動,度簡樸生活。
家訪了解學生成長
「我嘗試到家訪我的學生,這不容易。家長或許會歡迎,但學生希望老師遠離家長!」魏神父說,家訪可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
每次家訪他要花很長時間準備,好些學生居住在粉嶺、屯門,路程便要兩小時。他又會在家訪時做調查,並把結果刊登於校刊。
•魏志立神父傳略 http://hnaylor.net/